返回第二百三十三章:公信力和大环境的构建(第3/4页)  日月永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的地方布政使品轶变来变去,早先初设时是从二品,后来一度改为正二品,又觉得品轶太高降两级为正三品,而现在朱允炆接了手,盘子定了下来,就以正三品不做更改。

    左右布政使为正三品,按察使为从三品。左右参政正四品,左右参议从四品。

    而现在他魏和舟就这么青云直上,一步登天了?

    大家伙都看得眼睛发热起来,觉得这魏和舟实在是太过于好命,年方而立就死了老爹,继承万贯家产不说,刚当两年地主老财享了福,赶上这次洪灾,虽说淹没了十几万亩地,但左右不过一两年的光景就能恢复,但换来的却是一个四品的官身啊!

    正也好从也罢,只要是四品,那就配得上一句一省大员!

    联想到严震直这个榜样,大家伙再看向魏和舟的眼神可就带上了不少的敬畏,眼下看来这魏和舟已经进入了皇帝的眼中,将来简在帝心,青云梯可就算搭好了,未必没有踏足中央的机会。

    早知如此,当初说什么老子也把所有的积蓄都捐出去了。

    不少人心中暗暗懊恼,肠子都快悔青了。

    反正捐的粮都有朝廷给报销,捐的多皇帝还给封大官,自己怎么就猪油蒙了心,一时胆小错过这么大的机遇,真是悔之晚矣啊!

    钱有什么用?说到底,还是官本位制的国家啊。

    似乎感受到了这一众土大户的情绪,朱允炆呵呵一笑:“除了魏和舟之外,诸位这边,朕也有另赏。”

    我们也有赏赐?

    这下大家伙的心情才陡然好转,都眼巴巴的看向朱允炆,但嘴上却虚伪的客套。

    “魏大人一心为国,陛下圣明,察而赏之,我等尺寸微末之功,哪里敢当。”

    这群玩意话里有话啊。

    朱允炆心中好笑,听起来是在谦虚推脱,但话里话外都挤兑他这个皇帝呢。

    “这一次抗洪救灾取得青史未有的大成功,都赖诸位与朕一体同心。”

    朱允炆面带微笑,倒也是大方:“朕打算差翰林学子为各位的义举著传通报天下,同时呢,邀请诸位往南京,明年国庆之时为各位颁授抗洪勋章。”

    著书立传,国庆授勋?

    大堂内这一群土大户都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激动的周身微颤。

    在这个年代,这种殊荣哪个不是文武名臣才有资格配得上?

    开国元勋留下的那些勋二代也没有一个配得上著传通传天下啊。

    当然这种事也就古人看的重,后世有首善善举的,哪一个不是铺天盖地的新闻宣传,官声民声各个渠道都会报道,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为什么要宣传他们的善举?因为要鼓励更多的人为善,要营造出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风气。

    这在朱允炆看来无所谓的事,却是这个时代这辈古人所能想到的最高殊荣了。

    更何况,这种殊荣还是给他们这些商人?

    士农工商,虽说现在社会的风气已经开始淡化这四个阶级之间的壁垒沟壑,但几千年下来的思想是不可能转变的。

    为士者都追求不到的荣誉,他们这些商人竟然获得了?

    “不仅如此,朕还有赏赐。”

    朱允炆语带深意的说道:“朕打算给诸位一人题一副保境安民的匾额,这样一来诸位的亲朋好友拜访的时候都可以知道诸位的功绩。”

    保境安民?

    这是一把将他们捧起来了啊。

    朱允炆为什么这么大方?

    因为这四个字不仅是对他们的鼓励,也是一把悬在他们脑袋上的利剑,当某一天他们不再愿意保境安民的时候,这把剑就会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

    朱允炆这就是在告诉他们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