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六章: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第3/4页)  日月永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军大部分至今还守在乌斯河,没敢轻动,倒是鬼力赤和鞑靼的军队分流了两万人,现在已经回转斡难河。”

    草原人的军队回转了?

    这个消息让朱棣眉关紧锁,顿时有些不爽。

    他想的可是大军齐出,直接不费一兵一卒的将斡难河包了饺子,而后迫降马哈木、阿鲁台两人,但是眼下斡难河有了军队,那就势必会增加大明吞并的难度。

    可能连朱棣自己都没有发现,跟着朱允炆的时间久了,现在的他不再是以前那个渴望鲜血和杀戮的大明燕王了,他竟然开始在战端未开之前先想着如何利益最大化,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占一个天大的便宜。

    “甭管如何,起码现在可以确定的便是,大草原的元气已经大伤,草原诸部正处在一个绝对的虚弱期。”

    宋晟兴奋道:“最少有将近二十万的鞑虏死在了乌斯河,现在整个草原,最多也不会超过十万控弦之士,我漠南这么些年一直在放养马匹,加上这两年草原的朝贡,良驹的数量也有近十万之数,麾下健儿皆久习马术,随时可以上马作战。”

    大明其实并不缺战马,甚至战马的数量十分庞大,要不然当年蓝玉怎么可能在捕鱼儿海一战毕全功,端了北元老窝?

    难不成二十多万大军靠着两条腿跑着去的吗,人家游牧民族除了文化不高,又不是没脑子的傻瓜,任由蓝玉的大军把他们包围。

    打不过总能跑的过。

    漠南卫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大明豢养马匹,漠南,就是后世的内蒙古地区。

    这里的水草丰美,水系众多,加上沙漠化水土流失的现象远没有后世那般严重,所以眼下的漠南都司,其管辖的十几个卫所,数十万健儿跟游牧民族几乎没有区别。

    漠南都司的组成以汉族为主体,当年不愿意跟随残元北撤而投降的蒙古人、兀敌哈人、女真人和各种少数民族为附属,这里还有部分回鹘人以及回族,早在洪武十八年的时候,太祖皇帝曾组织过一次使团西渡,出使了东察合台汗国、帖木儿汗国、奥斯曼帝国等中亚和东欧国家。

    这些国家都曾向大明派出过朝贡的队伍,而太祖问他们要的主要礼物,就是战马!

    如帖木儿向大明几次朝贡的数据,良驹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多为五百匹、一千匹左右,加上其他几个国家的进贡,大明的战马数量绝对够用。

    而大明的马场眼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漠南的蒙古马场,另一个便是蒙七卫的青海马场。

    “千载难逢之良机,不可轻忽,不可怠失。”

    朱棣举杯一饮而尽,眼神坚定起来。

    “届时漠南卫沿斡难河西侧扫荡,同时传令辽东和兀良哈三部走大宁沿斡难河东侧扫荡,包围圈不妨拉大一些,断不能让一个北元残孽跑掉。一百年前咱们汉人崖山的仇,该报了!”

    所谓春秋大义,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风水轮流转,当年草原人铁蹄南下,汉族国破家亡,神州陆沉,而今,也该让他们尝一尝亡国灭种的滋味!

    大堂之内的赳赳武夫无不亢奋,朱高煦甚至高呼着:“干脆把斡难河这一百多万全部杀光!他们当年在四川和常州犯下的血债,就应该用血来偿还。”

    看到朱棣面上不经意间露出的残忍嗜血之色,宋晟皱起了眉头,开口问道。

    “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燕王的意思?眼下我大明的边地情况特殊,如果没有陛下的圣谕,此事断不可行。”

    漠南的民族情况复杂,一旦搞族群屠杀,漠南就会瞬间分崩离析,到时候难不成先搞内部清洗?而且关西的蒙八卫怎么办?

    “西宁侯多虑了,高煦也不过是说说罢了。”

    朱棣喝斥了朱高煦两句,这才转首看向宋晟,温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