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二章:一省大员的富有(下)(第3/4页)  日月永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产,只要咱们赚到了钱,百姓观之,必蜂拥而至,家庭作坊也好,类似李家村那般的集群作坊也罢,都要让百姓有门生计可做。

    另外,之前工部派了专员组成的自贡盐井督办司,这几个月来一直大量募集人手在清障自贡盐井周遭的外在困难,眼下进展迅速,想必今年扩产之事就会提上日程,盐的问题咱们不操心,余下的生活物资,调料、作料包括葱姜蒜辣等物,都可以去生产、种植。

    如此一来,不消三年,四川实现自给自足,部分无有产出之物可由外省支持,但咱们多生产出来的,也可以向外省兜卖,循环往复,这物价不就下来了?

    百姓各有生计收成,物价又低,实现陛下所想看到的,吃饱穿暖、食之有味、生活稳定且舒适的繁荣景象,还困难吗?”

    钱安平口中关于朱允炆的这番话,还是年关前刊登在邸报上,关于各省民生的发展和建设,朱允炆与内阁拟定后提出的几个等级指标。

    最基础当然就是吃饱穿暖这一层。

    不饿着、不冻着。

    这一点最容易实现,有印度、暹罗、交趾在,大明的百姓,包括西南、西北,饿死是不会存在的,除非把嘴缝上打死不吃那没辙。

    第二层,是食之有味,穿之有衣。

    盐油酱醋、葱姜蒜辣等调味作料的价格平民化、低廉化。

    大油、大荤、大辣等具备突出特点而产生的名菜不再是专供于权贵阶层的奢侈菜品,而是百姓自己都能在家烹制的美味佳肴。

    穿之有衣,就是百姓能够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甚至是不同的场合,穿自己想穿的衣服,款式不同、材质不同。不能再出现云南、陕甘等地一家几口穿一件衣服,谁出门,其他人就在家光屁股的事情。

    这一层次实现的,暂时只有泉州、杭州等寥寥几个府。

    第三层,生活稳定且舒适。

    简单介绍两个字‘小康’。

    低生活成本,舒适的物质生活环境,百姓脱离原始的耕种体系,通过其他生产方式获取钱财,购买生活所需的一应物质,不仅能实现第二点,还能每年有所结存。

    这就叫稳定且舒适,这一层次,全大明还没有实现的省府。

    第四层,则是精神生活丰富。

    这一点,在朱允炆看来,也属于第三层次,因为是属于第三层的衍生领域,是跟第三层并蒂相连的。

    生理上的生活质量已经稳定后,百姓们都开始有了文化水平,高低不提,但其已经不满足只是吃得好、穿的好了,没事也喜欢评价一下国策,骂骂朱允炆这个皇帝这不好、那不好。

    反正只要在百姓眼里,没有比他们更有水平的,就算是精神生活入了门槛。

    然后,就是闲暇之余,听听说书、戏曲词牌,偶尔逛个青楼,不是粗显的只做那些生理运动,而是开始寻求心理慰藉,找个能诉说平素生活中不如意的地方,或是那句玩笑般的网抑云时间,喜欢无病呻吟,说两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之类丧气满满的自我怀疑。

    然后戾气从生的喷天喷地,就算是实现精神生活的丰富化了。

    因为精神生活本身就不全然是正能量。

    负能量、戾气和其他一些不可直视的狭隘都属于人性精神中本就存在的,这些负面情绪跟正面情绪不分高低贵贱。

    人毕竟不是设定好的程序。

    当百姓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丰富的时候,就算是到了顶,社会的层级暂时也没有更高水平的进步空间。

    生理、心理之后,还有什么好追求和进步的呢?

    可能也就剩下所谓的探索未知星空了,捧着个天文望远镜看星星,惦记着除了地球外还有没有其他生命体的存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