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三章:三反之争(上)(第3/4页)  日月永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记--贷殖》、《平准》、《食货典》是记述类传史,也就是大多只记述了市场经济的行为,而没有注释相应的理论知识,对于地方性、区域性、国家性经济如何促进发展,没有任何的建议,得靠百~万\小!说的人从书里记载的商业行为中自行去思考。

    这种书,你拿去给四川的官员看,他们能看出什么来?

    与承载圣人之言的《建文思想合集》中的《经济篇》相比较,何止是天壤悬殊之差,四川的官员是因为领会了陛下的精神,才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水平,才能做到既有为百姓操持的心,也有为百姓操持的能力。

    陛下多次说及,教育乃国之根本,教民先教官。

    眼下,四川的成绩不就是最大的证据吗,四川的官员教好了,他们就能自主思考,去帮助百姓民生的发展和进步,如果还捧着经史典籍,摇头晃脑的满嘴子曰,我问诸公,四川几十万脱产户,何去何从啊!”

    好家伙!

    所有人都被许不忌怼到闭口不言起来。

    论吵架耍嘴皮子,朝堂之上算是服了。

    许不忌一番侃侃而谈,可不仅仅是在为自己的三反言论找支持,还顺势着很拍了一顿朱允炆这个皇帝的马屁。

    而且这记马屁的水平,可是真高。

    这场架,别说吵不赢,就是能吵赢也没人敢开口了。

    黄观等传统学派闭了嘴,老老实实的回到班列当缩头乌龟,但许不忌明显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乘胜追击道。

    “黄部堂方才说不才之言矫枉过正,这可不是一句好话啊,说出去让天下人知道,还都当不才是喜欢乱扣帽子、乱兴评罪定过之举的奸佞呢。

    斗胆问一句黄部堂,何谓矫枉过正!”

    气势这一块,许不忌已经全面碾压了黄观,让后者紧张到结舌,甚至额头都开始了冒了汗,但许不忌的诘问已经抵到了他眼皮子底下,不回应更不行。

    那就坐实了他是在恶语同僚,要定失言之罪的。

    有心看了一眼内阁几人的位置,黄观是真想这时候能有一位阁老伸一把援手,但杨士奇几人都老神在在的站在各自的位置上,眼观鼻鼻观心,丝毫没有插手的意愿。

    而御案之后的皇帝,以手杵额,似乎。

    睡着了?

    你这装的也太假了吧。

    无路可退的黄观只好一咬牙张了嘴。

    “适才许部堂说的话言之有理,是鄙人学识有限、思虑不当,四川之成绩,皆仰赖陛下圣言留书,乃教诲训诫之功。

    与陛下相比,圣人之说已不合当下、不合今朝,论及思想、学识亦远比不上陛下,陛下才是真正的千古第一圣人。”

    假寐养神的朱允炆不由自主的蹙起了眉头。

    包括几名安然看戏的阁臣,都皱了眉。

    这话听起来,咋那么像是在骂朱允炆呢?

    “朕哪里有资格跟圣人比。”

    朱允炆抬起眼皮看向黄观,淡然道:“许卿问得是卿家方才那句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没问朕如何如何,卿如此回答,看来真的是语无伦次。”

    这时候台下的黄观只恨不得一耳光抽自己脸上。

    说错话了。

    按理说,到了这一步,这次殿上争论已经可以到此为止了。

    毕竟黄观也是六首状元,在教育领域上也算颇有建树成绩,朱允炆也没生黄观刚才胡说八道的气,末了还给黄观一个台阶。

    只要黄观顺着朱允炆的话认下来,一句自责自身语无伦次,导致措辞不当也就罢了。

    但偏生黄观先是紧张,而后又自己吓了自己一跳,这再张嘴可就越描越黑了。

    “陛下说的极是,臣也觉得圣人还是有其伟大之处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