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七十四章:疯狂进步的黎明前夕(上)(第3/4页)  日月永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自己家的孩子,打完了棍子总还是要给一块甜枣吃的。

    夏元吉代表内阁,在大会上向朱允炆这位皇帝提出了一个呈请。

    “二次加俸!”

    有鉴于大明今日的发展加之实物税的取消,现行的建文元年颁行的官员职级俸禄显然是有些不合时宜了,所以希望可以加俸。

    这件事早在大会召开之前,内阁已经跟朱允炆汇报过,所以后者倒也不意外,等夏元吉讲清楚各品轶新定的俸禄之后,很痛快的就批了下来。

    仍旧是九品十八级,不过鉴于眼下大明新的署衙较多,定级不明确的情况,也在这一次加俸的呈请中一并明确了出来。

    “正一品品轶,三殿大学士、总参谋长、五军府五名左都督、工商大臣、翰林院首席院士兼院正、科学院首席院士兼院正共十二人,领年俸八千两。

    从一品品轶,大学士衔、副总参谋长、五军府五名右都督、工商副大臣、御前司总管共十人,领年俸七千两。

    正二品品轶,各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总参谋府左参谋长、五军府五名左都指挥佥事、大明银行总行行长、翰林院副、科学院副、工商联明确职级的执事,领年俸五千两。

    从二品品轶,各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大理寺副官、总参谋府右参谋长、五军府五名右都指挥佥事、大明银行总行副行长、工商联明确职级的执事,领年俸四千五百两。

    正三品品轶,地方官员和中央直属机构官员,领年俸四千两。

    从三品品轶,领年俸三千五百两。

    正四品品轶,领年俸三千两。

    从四品品轶,领年俸两千五百两。

    正五品品轶,领年俸两千里。

    从五品品轶,领年俸一千七百两。

    正六品品轶,领年俸一千四百两。

    从六品品轶,领年俸一千一百两。

    正七品品轶,领年俸八百两。

    从七品品轶,领年俸五百两。

    正八品品轶,领年俸三百两。

    从八品品轶,领年俸二百五十两。

    正九品品轶,领年俸二百两。

    从九品品轶,领年俸一百八十两。

    各中央直属部衙公员,未定级的年俸为一百两。各地方公员,未定级的年俸为五十到八十两。

    应天府、广州、泉州、北平府、凤阳府明确定级为正三品,泉州、广州划属为内阁直辖府。

    地方上知州、中知州、下知州及上县、中县、下县等按照丁口田亩多寡分而定级的一律取消,行政区域级别垂直为省、府、县、乡、村五级。

    左布政使为正三品、右布政使为从三品;知府为正五品、同知为从五品;县令正六品、补录主簿等分管不同权属的县衙官员为县副,定从六品;乡正里官为正八品、副则从八品;村长、宗老等自选推荐的没有品轶,但可以根据村赋之多寡,给付比例的例银充做俸禄。

    中央各部行政垂直管辖,职级为部、司、处、科。

    内阁置部、各省至司、各府置处、各县置科。

    主官职级对比前者领降一品,司正为四品、处正为六品、科正七品。”

    大明的行政职级改制完成后,杨士奇也接了话,以明联皇帝委任的政务署理大臣的身份宣布,明联外交部、总参谋部、教育部及各集团军主官的新定职级俸禄。

    一份差事,两份俸禄。

    在这份新加俸禄的呈请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当然是内阁阁臣和同挂明联、大明两份差事的官员们,心里一算,哪个都笑开了花。

    年俸万两可就是数万石粮。

    不能拿大明的购买力对等换算成后世,这样的话计算的差错就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