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二章:芸芸众生(完)(第2/3页)  日月永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改变提供了机会。

    十六岁的胡三不愿意当一辈子的农民,于是便把地全卖了,孤身一人带着钱进了西安城开始寻求新的人生发展。

    一边找老秀才识字,一边给人匠坊里做工。

    当《求是报》开刊之后,胡三就成了报局固定的常客,而朝廷编修的《建文大典》则成了胡三奉为圭臬,认定是可以改变自己人生的一部宝典。

    先后省考两次未录的胡三,开始走上了诈骗的道路。

    每晚在家中对着墙,甚至是养的老黄狗练习谈吐,久而久之,胡三在外说话已经具有了在讲话时,让外人静心聆听的一种魅力。

    富有见识和出色的语言组织、思维逻辑,胡三很快得到了自己做工之处匠坊老板的喜爱,并把自己的闺女许配给了胡三。

    这又是胡三的人生转折点之一。

    有了钱财的知识,胡三可以看得书更多了。

    在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之后,胡三买了人生第一身罗衫贵袍,腰身一变,像是一个走南闯北的大商人,并且开始以‘周大掌柜’的第一个假名头在西安进行行骗。

    胡三先是开了一家典当行,同时承担部分民间放贷的业务,但主要还是吸纳存款,许以高利。

    自掏腰包取得一部分百姓信任后,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将储蓄存入胡三的典当行内。

    这钱越来越多,胡三需要支付的利息自然也就越多,深知自己早晚会崩的胡三也顾不上媳妇孩子,便将所有钱存入银行,带着一张银行的五万价券逃出了陕西。

    而胡三的下一站,则是山西。

    这一年,是未改制前的建文十一年。

    也是这一年,在山西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卫老板。

    卫老板不是商人,是一名掮客,自称与布政使司的官员颇有交情,甚至是南京都能搭上话,可以帮助山西一众煤老板们办很多的大事。

    这种说辞在未经验证之前,自然是没人愿意信的,但总会有第一个尝试接触胡三的商人。

    一个小商人希望能够将一处临近的煤井买下,但是县里的手续卡着不给批,就找到了胡三打点,并送上了三千两。

    胡三哪有这个本事来帮商人走手续,但胡三脑子活,没找县里而是直接去了府里。

    那年月刚开始二五计划,各省各府对招商引资都很迫切,胡三虽然身上只有五万两,但他摆出来的谱就跟身上有百八十万一样,当下就成了知府衙门的贵客。

    剩下的事也就简单多了。

    一个煤井罢了,又不是直接送,那就成了侵吞国有资产,履行正常手续,部分关节点开开方便之门也就通过了审批。

    就这样,为了三千两的打点,胡三以卫老板的身份掏出了五万两,还许下了一个五十万投资的空头支票,帮助那位煤老板拿下了这处煤井。

    对胡三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名头打响了。

    经过不停的转介绍,胡三最终认识了山西煤业的领头人物郭万三。

    在轰轰烈烈的煤业改制的大浪潮中,胡三从郭万三手里很轻松的一句话就骗走了一百万打点费。

    这一百万对郭万三来说不值一提,所以被骗了之后也懒得报官。

    拿着一百万的胡三,先是跑到辽东避风头,而后南下到了杭州,再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就成了皇商管事朱一石。

    越骗越上瘾的胡三,在杭州炮制了这么一出惊天大案。

    “按理说,你从郭万三手里骗的钱,也够你一辈子锦衣玉食,做一个地主老财安享晚年了,怎么这般无智,还在行骗呢?”

    了解始末之后,朱允炆更是好奇了:“一百万两,你就是在南京,也能包一片产业,媳妇孩子接过来,在纳上几个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