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章 让大家见笑了(第2/3页)  鉴宝直播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了一边,真正能逗他开心的,是几个小家伙。

    小家伙们,奶声奶气地祝寿,还跟太公讨要吃的,那场面确实很温馨。

    接着是二姐何思颖,这妞有点吃醋,以前爷爷也很疼她,现在有了下一辈,爱好像都转移到下一代去了。

    送上寿礼的时候,她还坦白,自己被人骗了,买了一件赝品。

    老人乐呵呵笑道:“在爷爷心里,它比真的还好。你这丫头,在国外野疯了。现在回国,那是最好。爷爷要见你一面,也容易些。”

    实际上,刚回来的时候,这丫头就给他一套唐装,是专门找人订做的。在老人心里,那其实就是寿礼了。

    何思谦的军功勋章,也让老爷子乐开怀,鼓励道:“干得好,继续努力。”

    胡杨还没说话,就被老爷子笑骂:“你这猴子,多久没有来看我这老头子了?小颖在国外能理解,但你小子没出国呀!”

    胡杨有点尴尬,确实有点不应该,所以也很光棍认错:“何爷爷,咱以后一定每个月来报道。祝何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规规矩矩的台词,没有一点新意,但老人却很开心。

    “你呀!得赶紧找个老婆,给你老胡家开枝散叶,你爸是一根独苗,你也是,这可不行。我地下的那位老伙计不安心呀!捉紧时间,不要让你何爷爷我走之前都喝不到老胡家下一代的满月酒。”

    这话,立即被后辈们责怪,今天这日子,说那些话干什么?肯定要长命百岁的。

    “爷爷,您放心,我的姐妹可不少呢!”何思颖说道。说完,还瞪了一眼胡杨,好像全都是胡杨的错,就不能带个女孩子过来?

    何老打开长盒子,从里面拿出一卷轴,展开。

    他老人家也是练过毛笔字的,法,欣赏起来,苏东坡的作品吧?这小子,弄到手,花了不少力气吧?真是有心了。

    旁边的老人,已经瞪大眼睛:“《李白仙诗卷》,这不是在日本的吗?你怎么弄到手的?”

    说完,再次惊疑:“不对!不是那一幅。奇怪,这是谁写的?这书法的造诣,几乎达到苏轼的水准,国内谁有这份功底?”

    胡杨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人唐宗,本身就是省书法协会的会长,在国内,书法造诣属于顶尖的那一批人,国内的书法大佬,他都认识,但没听说谁这么厉害呀!能模仿到这种地步,简直匪夷所思。

    要模仿字形其实不难,但你要将那种意境模仿出来,千难万难。至少,他是做不到的。

    《李白仙诗卷》,是苏轼书於五十八岁时写的,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上面是两首诗,观其书法,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第二首驰骋纵逸,纯以神行人书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

    苏轼的很多作品因注重创造意识,透过它们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多少领会到作者的苦心孤诣,换句话说,是露出了刀劈斧凿之痕的。那线条的优雅,行气的从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精美绝伦之感。

    这幅作品,是苏轼晚年的神作,可以说是诗书合一的杰作。自古到今,能写出这作品的人,不到一个巴掌之数。

    武侠里面,剑客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剑合一。

    而在书法上,也有这种说法,就是人书合一。眼前的这幅作品,无疑就达到了这种境界。也正是这样,才让唐老如此吃惊。

    唐老细细体会书法中的意境,有些难以自拔。

    他感觉,笔墨随着情感的宣洩,达到了非常流畅的“共振”状态。古人与今人,诗意与笔墨已经浑然一体。

    这种书法,绝对不是国内他熟悉的那几位写出来的。

    再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