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章 内定(第2/3页)  一个顶流的诞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份,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我们搜索了那段时间,德州及周边地区所有的资料,主要是当时的文人笔记之类,仔细的排查……”

    旁边的工作人员,立即拿来了一本本泛黄的古籍。

    “好严谨。”

    “结论是什么?”

    “……”

    在众人期待中。

    有人剧透了,“结论是张博,本名张傅,是省城总督府长史之子,年少有神童之名,但是逐渐长大之后,性格比较顽劣,整天与人厮混于青楼楚馆,干了不少混账事。”

    “据说他父亲,就是被他气病了,卧床不起,积郁而终。”

    “不会吧?”

    “我不信……”

    “有种偶像破灭感!”

    “难怪要遮掩,不公开。”

    “……”

    一群人呼号,难以置信。

    然后又有人揭秘,“不仅如此,他还比较爱看戏,到了痴迷的地步……”

    “票友而已,不算什么吧?”

    “就是,我爷爷也爱看戏,经常去剧院。”

    “问题是,他不是看,还自己唱,甚至登台表演,还与几个伶人有些不清不楚的传闻。”

    “……伶人是男是女?”

    “你们觉得呢?要知道,古时候的一些戏班子,可是禁止女人从业的,所谓的旦行,多半是男的。”

    “所以张博是……”

    “咳咳。”

    “你们啊,大惊小怪。这没啥,当时的社会风气,很多的达官贵人都好这一套,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批判古人……”

    网友们热烈探讨。

    一本本文人笔记的资料,构成了十分明确的线索,证实了网上的剧透、揭秘属实。

    张博的前半生,真的有些不堪啊。

    对此……

    多数人感觉没啥。

    一方面,人家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比较励志。

    另外一方面,这些年来,史学家、文学家对张博身世之迷,真真假假各种揭秘,类似的文章满天飞。

    现在无非是官方确认而已,谈不上什么震撼人心。

    更何况,现代人思想开明,也不要求名人都是道德完人。或许知道了大文豪张博的黑历史,还有人倍感亲切呢。

    有缺点,才是真正的人啊。

    没有瑕疵,那是高高在上的神明,距离太遥远。

    大家只会仰望,不会亲近。

    图书馆中。

    卜今娓娓而谈,“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感觉张博从年少神童,再到顽劣子弟的转变,未必是意志不坚定,受到了外界的干扰、诱惑,而是遭遇到了挫折。”

    “你们看这几行文字,他约十三四岁,考中了秀才,春风得意。待十五岁,一些文人笔记中记载的他,已然是纨绔子弟形象。才一年时间而已,他怎么忽然间,声色犬马、纵情酒色起来?”

    “这其中,必有缘由。”

    “所以我怀疑,他经历了挫折。这个挫折,不是家变,而是情伤。因为当时,他父亲还在总督府中,帮总督处理公文,他才可以仗着势,与一帮权贵子弟打架斗殴,没有受到报复。”

    “再看这首诗……”

    卜今出示证据,“这是文人笔记中,记录他年少时的一首诗,其中的情意绵绵,跃然纸上。”

    “所以他年少时,必有一个心上人。可能是指腹为婚的未婚妻,也可能是一起长大的玩伴。”

    卜今忽然笑道:“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哈哈哈哈……”

    直播弹幕,一片欢快的文字。

    “卜老也看玲珑坊广告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