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8章 开始表演了(第2/3页)  一个顶流的诞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抽了一本书翻看。

    那个人的手掌,顿时晾在了半空。

    羞?

    怒?

    尴尬?

    不存在的。

    对方十分自然,双手一合揉搓了一下,转头招呼其他人,“来,来,大家坐。我们沏了一壶热茶,大家喝两口,暖一暖身子。这雨说来就来,有几分凉气,大家不要感冒了。”

    卜今等人,也没有谁觉得周牧这举动,在羞辱人,很无礼。

    因为这个人,是《张博》传记片的制片人之一。

    事情的经过,大家心里也有数。

    是剧组先把周牧踢出局,不管是张煌的原因,还是莫怀宣的私怨,反正从过程和结果来看,是剧组对不起周牧。

    这事周牧占着理。

    没拒绝来,这是厚道,给面子。

    没当场开骂,这是有涵养。

    所以还指望什么?

    没谁为制片人抱不平,哪怕制片人自己,也觉得理所当然。

    他也觉得,周牧能来就是胜利,说明可以谈。

    就怕见都不见,就没有半点希望了。

    他也清楚,有些事情急不来,所以干脆不说话了,示意两三个手下把自己当成服务员,在旁边斟茶倒水就好。

    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

    随着几个人“神隐”,卜今等人开始了闲聊。

    天南地北,漫无边际。主题之杂乱,思维之涣散,跟网文作者写小白文有得一拼。

    楚原参与了几句,喝了两三杯茶。过了十几分钟,他才在制片人不断的使眼色暗示下,走向了周牧。

    他看了眼,周牧手上的书籍,立即笑道:“这是张博的文章合集,还是纪念馆编写的版本。要是周老师喜欢,我把最初定稿的原版送你一本。”

    “不用……”

    周牧随口拒绝。

    他有些感慨,这所谓的合集,就是十几篇文章。

    古代的文章,短则几百个字,长则不超过数千字,讲究文以载道,精简凝练,所以篇幅不长。

    十几篇文章,二三十页纸,就可以搞定。

    但是这本合集,却足足有一百多页纸,十分厚实。除了张博的文章以外,剩下的内容基本是各种名家点评。

    点评是文章的十几倍。

    本质上,就是一堆名家,在蹭张博的热度。要是张博地下有灵,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不过话又说回来,所谓的文化积累,似乎就是这么一代蹭一代,然后代代流传。

    周牧的疏离,在楚原的意料之中。

    他也不介意拿热脸贴冷屁股,继续瞥一眼,看到了周牧在观看的篇章,立即笑道:“周老师,你刚才游了东湖,现在再看张博这篇东湖杂记,有什么感想吗?”

    东湖杂记,大概五六百字,文言文。

    如果不是有注释,周牧未必能看懂。多亏了名家的点评,让他领略到了文章的……文字朴实,感情真切!

    杂记,确实很杂。

    就记录了某天,张博来到东湖垂钓,下雨了没钓到鱼,不过在凉亭之中听雨,欣赏湖中风雨美景,这也是人生幸事。

    再之后,就是抒发感怀了。他想到了少年时,很喜欢下雨季节,跟着小伙伴在雨中漫步,追逐嬉闹,十分的快乐。

    然后,他又想到了漂泊半生,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不禁由喜转悲,心情变得伤感。

    雨停了,他来到佛堂,尝了一碗白汤豆腐丝。

    心绪平复下来,遂归!

    “楚馆长……”

    周牧卷起了书,答非所问,“你觉得张博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