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家里有矿(第2/4页)  新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倒是知晓,有些人不去远处终南山,而就近找到了伐木的好去处。”
    “何处?”
    “前汉诸陵。”
    从西到东,依次是茂陵、平陵、延陵、康陵、渭陵、义陵、安陵、长陵和阳陵,犹如一串珍珠摆在常安以北。加上常安东南的霸陵杜陵,西汉十一位皇帝葬于山陵之下,旁边还有许多太后、皇后和大臣的陪葬墓。
    陵区之内广种树木,还是上好的松柏,汉朝时管控很严,每一座都派人手看护。
    如今大汉都亡了,活人尚且没了衣食着落,何况死人。虽然王莽宣布“其园寝庙在京师者,勿罢,祠荐如故”,但除了较为特殊的高、元、成、平之陵,其余都香火渐衰。随着新朝财政困难,守陵官吏也相继裁撤,于是光顾诸陵的不止是盗墓贼,还有伐木工。
    即便有汉朝皇帝头上的草木支援,常安柴薪依然贵,第四喜道:“有些人家能买得起米,却买不起薪炭,还好有刍稿啊。”
    刍稿就是农作物的秸秆,和汉朝一样,新朝收租时,还要收一份“刍稿税”,必须实物上缴,作为牲口冬天的口粮,或用于亭舍民户取暖之用。机敏的商贾经常将多余的干秸秆大车大车运进长安售卖,而且这些东西不耐烧,春夏秋还好,冬天时仍不够长安三十余万人烧。
    于是便有了第五伦在城里看到的情形:由于燃料难敷需求,每到冬季雨、雪时,城内百姓往往不免冻馁。
    “现在才农历十月中,就已经冷成这样,再过两月天降霜雪那还得了?恐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面就要出现了。”
    第五伦如此暗暗嘀咕,但他也知道,自己瞥见了商机,于是问出了一句。
    “何不烧石炭?”
    ……
    这可不是“何不食肉糜”,第五伦在长陵时就见过大块的煤炭被拉在牛车上运输,一些地方显然已经进行开采了。
    但当第五伦询问第四喜时,他却觉得是异想天开:“郎君,第四氏在泾北就有个小石炭矿,露天的矿,开采倒是不难。但采出来后,一般只用于烧蜃灰、制陶、烧砖烧瓦用,连炼铁都嫌不好。”
    “更别说家居做饭烧火了,又贵又不好点,有人试过,味道难闻!”
    第五伦了然,价格高、不方便烧、燃烧产生有害气体,这是时人不用煤的理由,但最大的原因,还是观念没转过来吧。
    若能解决前两个弊端,减轻第三个,在无柴炭可用的情况下,煤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于是他令第五福去城内制陶工坊,买了烧窑用剩的煤来。
    眼下第五福在院子一角的菜圃旁,举着个木杵鼓捣了一会,已将煤块都捣成煤末。
    第五伦前世小时候,老家还在烧小煤炉,有时候不舍得买,还会自制。他也捋起袖子下手,和第五福将煤末和黄土混在一起,倒点水搅合均匀。
    整个工序里,唯一可以被视为有点技术含量的环节,就是煤末与黄土比例。这也不是什么难题,第五伦按照不同比例配了三堆,在院内能被阳光照射的平整地面摊平抹光,再用木碗当模具,一碗一个煤饼。
    刚开始,第五伦是想做成蜂窝煤的,但仔细一想,何必呢?
    这玩意根本没有技术含量,黄土到处是,煤炭也来源广,别人一看就学,一学就会。常安不管哪行都竞争剧烈,若能卖得好,今年你赚了钱,明年恐怕就有无数竞争者。
    做生意要学一些游戏商啊,把产品一次做到位了,明年的dlc还卖不卖了?先做粗糙些,每年改进一点,比同行优秀就行,多挣几次钱不香么?
    而最终的目标,是要将蜂窝煤和小煤炉一起卖。
    于是第五伦停了手,只满足于简单的小煤饼。
    接下来交给阳光和风即可,回过头,第四喜蹲在厨房门口满脸不解地看着这一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