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1章 罗汉寺夜会(第2/5页)  宋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价格不高,对宋六城的民生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第一批两万斤的土豆很快就运了出去,这个时候,重庆酒坊连灶台还没搭起来的。

      但,却不是赵维心急,而是切不鲁花着急。他急于把外面的东西运到钓鱼城来售卖,好早分钱。

      对此,钓鱼城这边当然是求之不得。

      而且,这第一批土豆还是赵维亲自运到碚州,交到碚州元军手里的。

      甚至宁王殿下还搭了个便船,坐着元军的军船,大大方方地进了重庆城。

      而这次进城,也不是“视察”酒坊,乃是去见一个人。

      自重庆府的两江码头下来,赵维对这座城颇有几分好奇,毕竟两世为人却是头一次站上重庆的土地。

      只见除了码头的一小块平地,剩下的不是上陂就是下陂。

      出了码头更有意思,房顶在脚下,头顶上跑大车,山城之称名不虚传。

      宋元之时的重庆府城,也就是后世的渝中区所在。

      两江汇流于城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河洲。地形上和钓鱼城很像,却比钓鱼城大上不小。

      由于山城路不平,所以重庆的交通大多依赖漕运,最繁华之地也都集中在码头附近。

      赵维在码头前街寻了家还算体面的客栈,要了一桌好席,两间上房。和王胜大吃一顿之后,又美美地睡了一宿。

      第二天又是吃睡一天,直到傍晚才下楼出店。

      打听了路边百姓,寻着并不算远的平治寺而去。

      “平治”二字,乃是两百年多前北宋英宗的年号。

      按理来说,如今改朝换代,旧宋年号应该有个避讳,改一个不那么招惹是非的寺名。

      可是,在这一点上,元人还是很开明的,并不觉平治有何不妥。

      况且,在重庆人中,也很少叫平治寺,而是沿用一个更直观的名字——罗汉寺。

      寺中有两个罗汉洞,洞中依山雕有罗汉造像,因而得名。

      因已近黄昏,罗汉寺中香客甚少。赵维多添了些香油钱,让寺里的和尚就不要再放人进寺了。

      和王胜一起踱步进了罗汉洞里,看十八罗汉。

      过了好久,天已经擦黑,洞中有和尚点了灯,王胜才突兀一句,“来了。”

      说完,便朝洞外走去。

      赵维偏头看了一眼洞口,果然见有不少人影晃动。

      过了一过儿,一个身着华服的年轻人踏步而来。在赵维身后停了下来,半天没有声息。

      赵维也不回头,“还以为你会早到,没想到还让我等你。”

      那青年闻言,怔了怔,苦笑一声,“说实话,我就没打算来。只是听说你到了,才赶过来的。”

      赵维一笑,“怎么?你以为我不会来?”

      青年点头,“真没想到,宁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