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三零章 科技攻关小组(第3/4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不准他过问。他也就是个打杂的,你们这么想就好。”

      “我再说一遍,不要给我省钱,我只要东西。要真是能五年之内弄出来,别说一年五千两,就是翻个三五倍,我也觉得值。”

      工匠们有些不太懂了,这东西看起来似乎就是个用来钻大炮炮筒的,五万两的赏格,再加上每年的支出,就为了能让大炮好用一些,就要花这么多钱?

      虽然不懂,这些人却也没再多问,一番表示之后,刘钰派来了几个识字会算账记数的,把他们分到了一个组,就在刘公岛专门腾出来了几处院落。

      后续的工匠们也一一单独会见,成立了不同的攻关小组。

      轧棉机、马拉收割机、卡尺、梳棉机、铣床、车床等一系列的机械器材小组纷纷成立,一共开出了将近二十万两的赏格。有一些简单的,可能两三年就要兑现的,便少一些;而一些难的,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的,赏格便高一些。

      一整套计划要攻关的,除了蒸汽机的前置技术外,基本就是朝着两条线走。

      一条是暂时不动国内的棉纺织业前提下的梳棉、轧棉等技术,目标是将来夺取了印度之后作为产棉基地,在不触动国内小农和小生产者格局的前提下,把原材料做好。

      另一条就是大型农场的畜力机械,为将来开垦东北、澳洲等地打好基础。

      至于冶炼、初级酸碱等这些工业,刘钰的打算是等第一批另起炉灶学过化学基础的人学成之后再去搞。

      工匠的经验配上学生的理论,至少可以找准攻关的方向,所谓的事半功倍。

      处理完这些事,成立了一个个攻关小组后,刘钰又忙着把有实无名的海军部的架子先搭建了起来。

      虽说皇帝很信任,但办事的时候就不能仗着信任随便来。

      军舰的舰长就那么几个人选,他是可以推荐的。

      但是诸如掌管军饷的、管理木材的、审核采购的……这些部门的人,他还是要把需求写出来,上交京城,走天佑殿,或者文谕院,这些官不需要专业素养,他们手底下的吏有就足够了。

      反正是在这些岗位的人,是官,他是没资格任命的。哪怕皇帝说的推心置腹,他也不沾手,也不推荐,就让京城去选择。

      靖海宫官学考试的事,他也推了。他只负责教学,不再负责招生和考试,这种选拔人才的事肯定还是要交到皇帝手里的。

      但只要考试的内容沿着他建议的路子走,多考实学,其实将来这些人还是他能控制的门生居多。

      钱一到位,各种计划中要做的事情也都有条不紊地开始了。之前他早就有计划,只是一直缺钱。

      造舰、造炮,有人有木,现在也有钱了。

      招兵,有钱有教官也有足够的军官,还有之前的训练经验。

      实学,名正言顺的鲸海节度使,文登州暂时归在他的治下,白云航又欠了他个大人情,也知道他自己肯定不会在文登太久过不了多久就会升迁,才不会去管刘钰要兴办实学、少学圣言的计划。而且刘钰此时作为他的上司,只要配合就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