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二章 特许(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人都有带兵经验,集思广益,保证战术体系和思路没错,那就不用看。

    再说刘钰也得让皇帝知道,在陆军上,自己真的是无汁可榨了,不用担心自己藏私什么的。

    至于若是搞出来米尼弹和膛线之后的战术变革,那是刘钰藏给自己的,自然不会说这些。

    皇帝听刘钰这么一说,心里也是愉悦,笑道:“虽是如此,你看看也好,这书终究有你的心血。”

    “你的兵工厂办的不错,但是军改之后,弓、刀、甲胄等,以此为生的工匠都没了活计。而且只靠那座兵工厂,也不能供应数十万军改之用。”

    “朝廷也要试办,你可调拨一些熟练工匠前来。”

    这事刘钰早有预料,但皇帝的话,刘钰还是小心地提醒了一下。

    “回陛下,调拨工匠前来,此臣分内之事。但若说这是臣的兵工厂,臣实不敢当。这兵工厂,陛下的股才是最大一份。而且,还有其余商贾的股份,这怎么能说是臣的呢?”

    股份制的公司,李淦不是太了解,也不好说到底是好是坏。现在还看不出来。

    至少从刘钰的介绍来看,似乎只有好处,没有什么坏处。

    他倒是知道英国人砍过国王的脑袋,但此时朝中对西洋人最了解的是刘钰,李淦对西洋的了解也是从那本《西洋诸国略考》中知道的。

    既然掌握着信息垄断权,刘钰对英国那场砍国王脑袋的定义,就是“教案”,绝口不说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而只说是一场宗教斗争:此若佛道之争尔。

    带来的后果就是,皇帝本就对天主教甚为不满,看过之后更是下了大决心一定要禁教。

    有意思的,是李淦对克伦威尔的批阅:“有人君之能,奈何子嗣孱弱,是故二世而亡。此人杰也。譬如本朝,太宗传位于高宗,则稳固矣”。

    读史使人明智,李淦又不曾真正去过英国,只能从刘钰歪曲的书中去理解。

    里面又不说资产阶级的崛起,只说是封建制下国君被大夫架空、新教清教圣公宗冲突不断,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问题,皇帝看问题的视角也就大为不同。

    至于松江搞了这么一堆股份制的公司,李淦眼中看到的不是危险,而是两件事。

    其一,海关征收的印花税,以及日后玻璃等新产品的征税模式,单单是印花税一项,便使得松江海关今年的赋税暴增。

    其二,便是股份制公司就可以让皇室赚钱,又不用担心出现前朝太监收税民怨的景象,又可以杜绝全面官营贸易带来的种种反对。

    现在刘钰再度重申这件事,李淦笑道:“其实,朝中也有人建言,火器者,国之重器。商人重利,不可经营,当收归于官有。”

    刘钰大惊,正要反对,李淦却先道:“不过,朕也考虑过。这里面也有内帑的股份,再说还有其余商贾的股份,已然作价,各持股票。若想收归官营,未尝不可,只要出钱把股票都买走即可。若不然,朕手里的所有票据,都要化作一张张废纸。”

    “估计如此一来,商贾闻到风声,定然风声鹤唳。不只是兵工厂的股票,那些冶铁厂、玻璃作坊等,都要纷纷抛股。”

    “这自然不好。只是……国库花钱买枪,朕却是最大的股东,这倒像是朕在谋取私利。”

    刘钰心道,你不想谋取私利,那你直接用内帑的钱把兵工厂的股份全买到手呗,一分钱不挣多简单啊。

    “陛下,臣以为,这非是陛下想取私利,而是以此作为监督。若是官营匠造的,反不如威海兵工厂的。质量不如、价格更高,自然也就拿不到订单。陛下掌握兵工厂的股份,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是为了防备上下贪腐,欺上瞒下。”

    “前朝西法党,开出过十几两银子一套的盔甲,也开出过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