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六七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物暂时来看,确实很难在日本大规模销售。    这里面有一个阈值,就像是马蹄铁和草履马沓,什么时候大顺这边运来的马蹄铁的成本彻底压过了合计在一起使用寿命的草鞋,才算是真正的开埠。    就像是原本历史上苏伊士运河开通,成为了压到松江纺织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    这个阈值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威海的那群工匠用镗床镗出合格气缸的那一刻。    大顺的商人当然不会看这么远,他们也没在乎日本的百姓能不能买得起。只要能开埠,就算售卖丝瓷玻璃等奢侈品,依旧可以获得极高的利润。    刘钰盘算了一下,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短时间内,不会对日本幕府体制的基础造成巨大的冲击,士农工商等级制下,只要农民和武士稳定,幕府还是可以坐得稳的。    坐得稳,就会慢慢习惯开埠的存在,等到阈值到来的那一刻,就像是温水煮青蛙,想跳也跳不出来了。    几日后,在武士和士兵的严密保护之下,刘钰和德川吉宗就在神户村见了个面。    上一次刘钰是带着巴结的态度去的江户,为了贸易信牌。那时候德川吉宗没有在面前横一道竹帘子,在日本那边看来是给了刘钰极大的颜面。    这一次两人再度会面,时过境迁,只是分了宾主,再没有上一次在江户时候的繁琐礼节。    将近十年的再度见面,依旧如同上次一样,没有翻译在场,而是用汉字纸笔交流。    德川吉宗写给刘钰的第一句话,就让刘钰感觉到了对面老奸巨猾的压力。    上一次在江户见面,刘钰是去求贸易信牌的,姿态放的很低,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个据说号称“家康再世”的将军。    他也算是全程围观了德川吉宗主持的享保改革,在他看来也就是修补匠的水平,乏善可陈。    要么就是拍脑袋的政策,要么就是和抓抓贪官差不多的青天老爷做派,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改革深度。    这次见面的第一次纸笔交流,刘钰觉得可能德川吉宗的脑子都用在阴谋诡计和平衡术上了。    纸上写的内容倒也简单,可越是简单越让刘钰不好回答。    “怨不得刘君不怕高鸟尽、良弓藏。以大顺之心,日本国非是孤鸟,尚有它隼。刘君这口雕弓尚还有用。日本贫瘠,刘君尚且眼热如此,老夫实在为那些富庶之地捏一把汗,恐重蹈日本之覆辙。”    这就是明显的试探,试探大顺在处置完日本之后,是否还有下一步的动作。德川吉宗虽然不想再得罪刘钰,但在鸟尽弓藏这件事上,梁子已经结下,没有什么退路了。    之前求和时候给刘钰写的信,就一直在挑唆君臣关系,已然是公开的事了。    但这一次再提鸟尽弓藏,却不是为了挑唆。    刘钰提起笔,琢磨了一下,回了一句。    “商人求利,所谋者金银。周边万里之内,唯日本国多金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将军要怪,就怪新井白石锁国更甚。若他不出台正德新令,日本又怎么会招致这场战争呢?”    “将军不是儒生,我也不用儒生的仁义来讲道理。若论礼法,将军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礼法的,难道将军真的希望天朝讲‘仁’、‘礼’吗?”    拿出了最丑恶的殖民者的道理,把挨打定性为被打者的错,更是直接抛下了仁义道德面纱,直言不讳是为求利。    避开了德川吉宗想要真正试探的方向,德川吉宗面对刘钰的回笔,也不生气。    知道这是刘钰说实话的风格。    为的确实是金银,这句话绝非谎言。    这句话后面的全怪新井白石,这就与事实无关了,这是立场问题。    事实是,新井白石确实缩减了长崎的贸易额。    立场是,日本不希望金银外流,而大顺希望日本外流金银。    牵扯到立场和屁股,事实,只不过是佐证时候的正反解读而已。    德川吉宗回笔道:“如果这样说的话,新井白石并没有错,是贵国的海商没有本事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