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是大量的训练、提前采买的奇技货物,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还有海军的一些特殊津贴、画出大饼的退役补助和养老补助等,皇帝也需要得一个实数。

    “既如此,殿下,我看咱们就尽快启程。不要在釜山这里多耽搁了。倭人也尽快派军舰送他们去松江,想来朝廷也都安排完了。釜山这边的事,也和咱们没关系了,礼政府的人和朝鲜这边谈,咱们军舰齐聚于此,朝鲜人也看到了。谈的时候,就不必这样了,倒显得天朝以力假仁一般。”

    …………

    威海。

    自从开战以来,威海陷入了一阵萧条。大量的士兵出征,威海军营附近的畸形繁荣立刻现了原形。

    海边,一些小贩每天都在石头上等着军舰归来。

    每一次军舰归来,必有一波士兵的消费狂潮,尤其是大战之前之后,更是如同那些钱日后没命花了一般。

    战胜倭国的消息已经传回,威海的百姓也陷入了一阵狂躁的兴奋当中。

    昔年戚武毅在此抗倭,倭寇为患,多年过去,这里唯余传说,没有亲身体验过,无论如何不能理解当年的仇恨。

    但伴随着文登州大量的实学学堂开办,孩童们每日回来就讲述着学堂里的新鲜事,耳濡目染之下,逐渐有了一丝粗浅的国家认同。

    这种认同下的兴奋背后,更多的还是海军归来、生意就好起来的期盼。哪怕连青楼的姑娘,都在盼着海军打了胜仗:打了胜仗就有赏赐,有了赏赐才舍得花钱;打了败仗,威海就是第一个被威胁的地方,人家肯定要先打威海,灭掉海军的威胁。

    海军的军纪很好,去青楼不给钱要挨鞭打。那些水手们,一个个一出海就是数月,简直是色中饿鬼,又都觉得指不定哪天就死海上了,这钱当真如同不是自己的一般。

    围绕着这些发了钱就吃喝嫖赌、出海之前先发一两个薪水的水手,以青楼和饭馆为中心,卖卷烟的、卖火柴的、卖干果零食的、卖小说书本的、算卦算命的……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

    又伴随着开战之后海军离港,如同干热风吹下的蘑菇,干巴了、萎缩了。

    海边的礁石上,不知道是谁先发现了在海天交接之处先露出的桅杆,没有人在乎这证明了地球不是平的,却知道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意就要好起来了。

    几乎是一瞬间,原本萧条的威海顿时活了起来。

    大量用军用扫盲简化字写就的标语被贴了出来,各处张灯结彩,如同过年。

    没有什么千秋僭越一朝称臣之类的文雅话,而是各种奇葩的口语白话,飘荡在威海的大街小巷。

    “庆祝战胜,本店海军买铺过夜八折、送一壶茶!”

    “天朝万胜!回收倭货,啥都收,刀、俵物、漆器,只要你有,我们就收!(不收甲胄)”

    “本店新菜,火烧倭都。海军用餐,一律八折,送辽东高粱酒半壶。本店正宗高粱酒,绝对不是南边来的甘蔗渣酒!”

    这些奇怪的字,多半出自那些实学学堂的孩子之手。大量的男孩子在实学学堂学习,盼着将来做军官,作为一份既体面、又有钱的职业。

    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则在身前挎着一个木匣子,里面装着烟卷和火柴,穿着花花碎碎的衣裳,高喊着烟卷、火柴的叫卖。

    或是提着家里树上摘下的新杏、春桃、葚子,用从她们哥哥或者弟弟那里学来的话喊道:“吃果子,出海不得坏血病!新摘的果子!”

    军港出口处,已经堆满了人,站在道路两侧,高举着手里的篮子,等着休假的海军买她们手里的东西。赚点小钱,也好买条花头绳、或是过年攒出一套新衣裳的布。

    有些文化的乡绅和当地富户商户们,则早早联合起来,敲锣打鼓,等着海军登岸之后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