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5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上)(第2/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会主动走的。

    加之东西走向的鄂木河,是哥萨克们毛皮贸易的重要运输线,最多也就是以此为界,大顺这边象征性地修几个堡垒,安排几百个人守卫一下,仍旧允许俄国使用鄂木河运输毛皮就是。

    李淦知道俄国内部的一些变乱,他也仔细问过如今汉语已经说的很不错的汉尼拔,按照宫廷思,东西相通,自是知道俄国内部现在的情况。

    欲要南下,先要假装北上。大顺内部没有南下、北上的派系之争,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知道北边啥也没有,南边更好一些。

    既本意也不在北方,谈判只要能达成目的就好,不能压迫的太紧。虽说好像有这么一个中、法、土、瑞的四国同盟,但实际上并没有,只是出于共同的敌人而互相借势罢了。

    将来要下南洋,就不能和俄国闹得太僵,差不多就行,免得还要牵扯精力在北边。

    “外交部这边派往土尔扈特部的人,怎么说?”李淦又问了一下在伏尔加河的瓦剌旧部,这是牵制俄国的重要力量。

    “回陛下,派去了几批,被罗刹人抓了两拨。臣正在交涉要回。按顺利回来的那些人说,土尔扈特部对罗刹是相当不满的。”

    “他们整天被征兵,强迫和从未见过面的瑞典人、土耳其人、克里米亚鞑靼、波兰人打来打去。就是炮灰。”

    “相较于本朝对准部的宽容,他们心向本朝,或者心向没有那么多兵役征兵义务的地方。但也知道,准部不会允许他们回来,本朝也不肯让他们回来,以免瓦剌旧部合流势大。”

    “去的人说,土尔扈特部的人,还给他们展示了永乐七年,前明成祖发给土尔扈特部祖先太平的贤义王印。”

    拿出这个贤义王印给大顺这边的密使看,已经足够表明态度了。

    且不说这印是真是假,能一直留着,就足见态度。

    加之天朝的情况就是这样,前朝给藩属发的印,本朝从来都是承认的。

    只要新朝易色改号之后,把这个印上缴,以旧换新就是。

    旧印换新印,可比发个新印简单的多。

    展示这个印,也就意味着臣服,至少表面上如此。

    李淦也清楚,土尔扈特部并不是多喜欢大顺,而是相对于大顺,罗刹人做的太狠了。

    抽丁打仗,打的又是土耳其、波兰等国,损失极大。

    他们又是信黄教的,部族里的喇麻面对东正教的传教士,肯定也是极端反对的。

    只是,大顺这边也实在无可奈何。

    回来是肯定不行的。

    草场就那么多,回来就得从别人嘴里抢食,必要闹乱子。

    再说回来之后,两边都是瓦剌部,一旦合流,那就又是一个瓦剌。

    大顺不可能当这个冤大头,去和俄国人死磕,就为帮蒙古人再搞一个西域的汗国。

    与俄国的这次谈判中,土部的问题,也是俄国极为重视的方向。

    而大顺也只能假装很重视,只有假装很重视,卖的时候才能卖个高价。

    反正大顺不可能承认土部是大顺的藩属或者朝贡国,更不可能为了伏尔加河上的土部和俄国打一仗,深入到俄国内陆。

    既没有这样的后勤能力,也没有这么多的钱,大顺也毛的好处得不到。

    就现在这种局面,是对大顺最为有利的情况。

    距离,产生美。离得太近,反倒是老琢磨着自立朝贡而不是直接受大顺管辖。

    “土部的事,卿与罗刹人谈的时候,底线就是允许他们回雪山熬茶礼佛,也需同意蒙古各部的交往交流。这件事咬住了,即便不接受他们朝贡,也不能断了联系。”

    “日后再说日后的,西域各部的问题错综复杂,日后到底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