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七三章 缺文科生的大顺(第1/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钦差大人却是小瞧了我!”    “我虽匹夫,却也知道,一诺千金。既和兄弟们约好了共谋大事,事发之前,却为自己前程跑了,猪狗不如。便是一群狗打架,也没见过头狗因着主人的一块骨头就弃了身后的弟兄。”    刘钰心道我可没小瞧你们,你们这一套太有蛊惑力,要不带走你们,使之瓦解,等老子回来下南洋的时候,邦加就全员天主教了。    可惜现在也拿不出更好的东西来夺取领导权,儒林的那一套说辞,在底层,尤其是朝不保夕的矿工这里,毫无影响力。    甚至都不如隔壁旧港宣慰司信的那一套,那一套还能因为反对腐化等圣训宣布旧统治者是异端。    大顺下南洋的难点重点,不在于打赢。打赢就像是大人大小孩一样,既不可歌可泣,也没什么振臂一呼,荷兰人根本凑不出多少兵。    难点在于打赢之后怎么统治。    别的地方还好,朝廷可以照原本旧制,保持朝贡体系就好。    但邦加作为将来军镇的要地,真要是天主教成了事,那都不用想,朝廷绝对不可容忍,屠戮个几千上万人而已,对朝廷来说常规操作。    换成谁都一样,换成大唐,在和黑衣大食对抗的关键阶段,若四镇之龟兹一夜之间绿了,大唐会不会屠干净再移民?还是会念及“矿工起事,借由洋教组织,实属无奈,亦朕赤子”,就放任不管?    都一个鸟样。    刘钰看看蔡十五,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心道哪怕你们但凡举着一丁点儒家的大旗,哪怕明教白莲会党呢,凭我在朝中说几句,朝廷说不定也能容下。    “你是好汉,但正因你是好汉,我才要带你们走。两三年后放你们回来,到时候自有说法。”    “我猜你们琢磨着起事成功后,与荷兰联系。希望给荷兰缴纳人头税,降低锡块售价,确保荷兰对锡块买卖的专买,从而获取荷兰的保护,对吧?”    “若是连这一步都没想到,那你们这群人就是群傻子,成不得事。”    蔡十五的嘴角不自然地抽搐了一下,这等机密事他刚才可是守口如瓶,确实一句都没提。    但刘钰说的,却像是听到了他们密谋的那些话一样,蔡十五甚至怀疑里面有朝廷鹰犬去告密了?    那个被革除了功名的信主的秀才,确实是这么说的,认为周边的局势复杂,而且邦加要卖矿才能维持下去,想买矿的人很多,可最有实力的还是荷兰。    荷兰定也希望控制邦加的锡矿,故而若想成事,必要依附于荷兰。    只要荷兰支持他们自立,就可以认可荷兰的统治,给巴达维亚交人头税。如此,事方可成。    刘钰瞥了一眼闭口不言的蔡十五,冷嘲热讽。    “那你们可真是找对人了。找荷兰?嘿……”    本闭着嘴不想说话的蔡十五,被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冷笑一声道:“不找荷兰,找谁?”    “我等小民,在中土的时候,朝廷尚不在意。难不成到了南洋,朝廷就转性了?在意了?”    “但凡能活下去,谁肯离乡,来这南洋矿里求食?”    话语中透着悲愤,但却并没有失望,因为从来不曾希望过。    刘钰听了这话,也不着恼,心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指望官方移民,就大顺这基层组织能力、这信仰凝聚力,南洋官方移民就是一场灾难。    只能用这种类似于“圈地运动”的方式,英国是逼着农民进工厂,大顺则是逼着百姓下南洋。    虽不是主动为之,但凭闽粤的土地稀少和人口暴增,这种非主动为之的数量,也远胜主动的圈地运动。    朝廷既是要下南洋,邦加的事,主动权就不可能让到天主教手里。    刘钰佩服他们抗争的勇气,也明白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的三观里都是正义的,哪怕是披着宗教的外皮,依旧瑕不掩瑜。    但,不行。    他们设想的那些东西,朝廷可以给、可以赐予。    但不能由着他们披着天主教的皮去主动争取到手里。绝对不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