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九一章 缺钱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3/3页)  新顺17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了13%的税务比例,当初也算合理,种地当时还是挺有钱的。

    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这税务比例还是这样,那些搞商业的一个个赚到飞起,却没有改变各省的税比例,弗兰德斯能高兴吗?

    闹腾来闹腾去,连执政官都扔了,各个省扯皮扯到现在,舰队已经基本是个空架子了。

    英国锁、法国堵、普鲁士高薪抢人,东印度公司日子也不好过。

    公司为了维系公司“很健康、很赚钱、不差钱”的形象,坚决不年年公开财务报表,而是以高昂的股息,让小股东们不闹事,十年公开一次:公布公开财务报表,和我们没关系,只要股息到位就好。

    十年公开一次,也就意味着做假账容易多了。

    有时候实在缺钱了、周转不过来了,就得借钱。

    或者,拆了东墙补西墙。

    但偏偏又不能跟荷兰的银行家借钱,荷兰的银行家里也有一些是股东,一旦借钱这事公开,可能就会引发小股东的不信任。

    荷兰百姓被之前的三次大泡沫吓住了,一旦东印度公司开始借钱,他们就先慌了。

    他们一慌,70人的董事会就会借机质疑17人团,开始伸手要权。

    而17人团不只是享受权力,更是因为10年一次报账,使得他们有自己的巨大利益在里面。

    只要还能占着位子,有时候哪怕借钱,也要维系高回报率。毕竟底子还在,往外贷款、东南亚的收益,平衡一下,左支右绌,修修补补,总还能维持。

    这艘破船只要不沉,掌权的17人委员会就有利可图。

    既要维系高股息来让股东们别去纠结细节问题,又不能从国内贷款以免让人失去信心,这就导致不可避免地走向两条不归路。

    其一,投资尽可能要求短期回报。偷、抢、强迫劳动、把华人变成债务奴隶,等等,那些可能需要长期才有回报的投资,不再考虑之内。

    不要去考虑什么长期回报、长久利益。

    其二,国内没法借钱,去国外借。

    国内的平均利息,以东印度公司的信誉,能借到5%左右的低息,但为了不露馅,那就顶着18%左右的高息,在东印度借。

    反正17人董事会压着其余董事,压着联省议会,10年才报一次账,只要10年内把借的钱抹平,就能让国内的小股东不知道。

    也能不让70人的董事会借机生事要求分享公司管理权。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明知道锡兰是公司将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但是没钱投。

    这不是简单华人是不是债务奴隶的问题,就算是债务奴隶,想有回报,也得进行一些先期投入啊。债务奴隶顶多也就是降低一下人工成本而已,可耕牛种子这些东西,不也得花钱吗。

    董事会让巴达维亚总督解决,可大顺刚打了日本,断绝了日荷贸易,使得公司一个稳定的现金流断裂了。

    巴达维亚哪有钱?小说阅读_www.shuoshu8.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