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一一章今天加餐每人两颗鸡蛋(六更求订阅)(第2/3页)  我在明末有套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车以及路边线的距离,老司机可以凭借经验,轻易判断出来,新手司机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概念。    手扶式的拖拉机就像推车,手把往右转,车就往左转,手扶拖拉机也是如此。    众家丁兵基本上熟悉了简单的操作。黑夜对于耕地的影响,其实不算太大。因为爬山虎也有前照大灯。    全旭抬起手腕,看了看手机,时间已经三点半了,如果不是阴天,最多五点三十六分(按北京为准)就该天亮了。    “开始吧!”    随着全旭一声令下,五百台爬山虎发动机轰鸣着,朝着前往的耕地行驶而去。    众家丁兵感觉不可思议,随着这台怪车呼呼向前跑,地上的土壤就被翻了过来,而且不像桦犁一样,翻出来的都是大坷垃。    旋耕机旋出来的都是细碎土。    关键是,这样推着爬山虎,根本就不累,就像用牛犁地一样累得要命。    爬山虎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四十公里,然而问题是,一般人正常行走,根本就走不了四十公里,只能勉强做到五六公里的样子。    可是呢,家丁兵经过全旭的训练,哪怕是新家丁兵训练时间段,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是强。    也是有环境因素决定,在后世,超过一公里,一般人都会选择坐车,偶然跑跑步,也是龟速慢跑。    所以全民体质疯狂下降。    同样是爬山虎,后世的农民用一档慢速,时速五六公里的样子慢慢旋地,可是,全旭的家丁兵居然是挂着二档,大油门猛轰着向前飞奔着。    当然,这也跟古代的土壤硬度有关,后世农民联合收割收、大型播种机种,各种机器在田地里来回折腾,土壤硬度高。    可是,这个时代的农民,最多用牛车来收庄稼。    由于旋耕机的设计是中了大棚或小块地服务,所以在计算功率的时候,考虑的是慢速。    像全旭这样,耕大块地,又加大的速度,反而提高了实际效率。    袁世卿感觉他的脑袋不够用了,他熟悉耕地种田,可是怎么也没有想过会有如此方式,五百台爬山虎并排向前旋地。    每台爬山虎的旋耕刀确实是不大,宽度只有八十公分,而且不能深耕,只能进行十五公分至三十公分的旋耕作业。    五百台并在一起,就是四百米的宽度,采取时速十五公里的速度,行驶着,仅仅一刻钟的功夫,两千多亩就耕完了。    “这……这……”    袁世卿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东家,这……”    “这叫爬山虎,你可以理解这就是诸葛亮制造的木牛流马,这种爬山虎耕地速度很快,而且它们不会累,也不用吃草!”    全旭坐在家丁兵搭起的遮阳棚里,悠闲的喝着茶水。    事实上,震惊的莫过于这些家丁兵了。    “爬山虎”的力气很大,有的时候,他们明明有些跟不上了,抓着手柄,就会被这只老虎带着跑。    关键是耕地,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是农民出身,谁都会种地,可是一人一牛,遇到好土壤,勉强可以耕两亩地,但是耕出来地也不能直接种,还需要用榔头,把泥块坷垃打碎。    春耕就要干一两个月,如果没有牛,那样会更惨。    种一瓢收一斗,这是常有的事情。    可以戚元弼却不这样想。    他想的是,应该把“爬山虎”改装一下,前面装上尖刃,把旋耕刀装在前面,几百台爬山虎推着向跑,绝对会把鞑子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他越想,越是感觉有道理。    他突然想起全旭介绍的是四个档位,一档最慢,二慢稍快,三档更快,四档最快。    他按住利合,抓起档把,调到四档的位置上。    随着戚元虎的速度开始加快,当然,四档怠速,其实并不比二档快多少,然而问题是,戚元弼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所有的家丁兵一看戚元弼的速度在加快,其他人也不敢怠慢。    毕竟,他们都知道,只有干活更快,才能对得起东家对他们的恩情。    这是在种地,更是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