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科举考试正式开始(第2/3页)  诸天之角色扮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对对对,陌兄说的有道理!”    秦松赶紧附和了一句,同时暗自冲着刘腾华递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再多话。    ……    数日后,赶到临江府的考生越来越多,同时也不免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来自姑苏府的一众考生。    近数十年来,江南道每届乡试前几名大多被姑苏考生霸榜。    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为亚魁。    比如陌子鸣前世有个名闻天下的江南大才子唐寅,那便是乡试第一名,人称唐解元。    这一届乡试,姑苏府更是人才济济,来势汹汹。    特别是其中四个考生,在姑苏府一带素有“江南四小才子”之美誉,同时也是公认的,此次乡试夺魁的最热门人选。    一时间,前往拜访者络绎不绝。    毕竟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等到对方高中了再去拜访,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见到人了。    包括刘腾华与马东强也兴冲冲跑去凑了个热闹,结果却吃了个闭门羹。    毕竟二人名不见经传,挤不进对方的圈子。    陌子鸣对这类的攀交倒不感兴趣,因为这是一种功利性质的结交,大家都想提前编织一张人际关系网,利于以后的发展。    但陌子鸣参与科举考试只是想求个功名,并非为了仕途。    重要的是,他以后要走的路与常人不同,彼此所在的位面也不同。    所以,在别的考生忙着结交、忙着应酬之时,他则悠悠然关起门来看书,也或是一个人上街逛一逛,放松一下心情。    不知不觉间,考期临近。    按规矩,一众考生需要提前一天进行登记、验明正身,然后领取号牌入场。    号舍的编号一般采用千字文排序,里面的空间很小,差不多就是一张条桌大小,考生吃、睡都在里面。    如无特殊情况,考生一般是不允许离开号舍的,以防作弊。    考试开始之后,除了主考官之外,还有不少同考官不分日夜,交替监视一众考生。    一旦发现作弊行为,立即赶出考场,情节严重者甚至还要夺取功名,终生不得应试。    当然,再严厉的规矩也挡不住利益的驱使,依然还是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进入考场之后,陌子鸣按编号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的确很小,躺下来连腿都伸不直。    不过陌子鸣倒无所谓,他可以盘腿调息,效果比睡觉还要好。    一夜无语。    次日一早,考卷开始依次下放。    考试分为三场,每场以三日为限。    第一场主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的内容,包括诗词类。    第二场主考论、诏、诰、表、判语,大致上相当于是写论文。    第三场乃是重中之重:策论。    所谓策论,乃是让考生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朝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与见解。    简单来说,前两场相当于是理论,主要检测考生的文采,而第三场策论,则是看一个考生对于时事、朝政的理念。    毕竟,朝廷举办科举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拔官员,而不是选拔才子。    因此历史上有不少名闻天下的才子,或许能写出流芳百世的诗句,但却不一定能够做官。    反之那些状元郎,却很少有传世的诗句。    比如陌子鸣前世极负盛名的李白、杜甫、苏轼这类的诗仙或是大文豪,皆与状元无缘。    主要原因还是科举考试的侧重点不同。    陌子鸣印象最深的,前世历史上既是状元又是文豪者,乃是文天祥。    其作品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正气歌》,成为传世经典。    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荡气回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拿到试卷之后,陌子鸣先行浏览了一下考题,计有三道四书题,四道经义题,五言诗一首。    四书题要求每题二百字以上,经义每题三百字以上,这一点几乎每届都一样,只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