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数小时,马拉海峡驻军真的是拼了。
战机起降数超过三百架次,因安全距离掌握不好、机械延迟、机械过劳故障等原因,共有十五架飞机坠海,十四名飞行员死亡。
就结果而言相当的成功,直到后方拿出依靠现有装备定制的全新核弹轰炸方案,星碎距离李家集仍有三百公里,并且向南偏移,更远离北边的陆地。
只看结果,是不是中途不需要那么努力呢?
并不是。
因为编队使用武器雷达照射的方式,其实不能对它造成真正的伤害,一旦被它发现人类城市,很可能会直接甩开机群开始屠杀。
撑过最艰难的时期,接下来要担心的就是星碎了。
来自大中洋总基地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即将抵达李家集上空,驻军赶紧调整人员,对刚刚降落的一组战机进行紧急检修,用于配合之后的作战。
采用飞翼体布局的隐身轰炸机飞得很慢,剩下来几百公里还要飞大半个小时,得到最长休息时间的编队,抓紧时间吃些东西,座上飞机等待地勤人员准备完毕。
十五分钟后,又损失了两架战机,作战启动。
战机起飞,极限迎角爬升,于一万五千米高度与轰炸机汇合。
最后的一段距离,编队再次调整高度,维持在一万六千五百米。
继续爬升,可以,但是有风险。因为轰炸机肚子里都是炸弹,高度越高,发动机效率越差,一旦出现问题,作战就进行不下去了。
与星碎还剩一百公里时,战机编队中的两架脱离,前出确定敌人。同时,负责牵制的战机部队全体撤离。
这个时候,海拔五千米以下已经是入夜,高空仍然是黄昏,但高空大气稀薄漫反射效果差,一点点夕阳不但没有帮助,还干扰视线,幸亏星碎本身亮度够。
星碎在常规状态下,龟裂外壳下也可以看到蓝光,没有避难时那么强,不过四百多米长的一条灯带,在夜色下还是够明显。
目击到星碎后,两架战机转为倒飞,就是脑袋对着大海飞行。
飞行坠海的最常见因素之一,是因为海天一色,时间长了以后飞行员平衡感失衡,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倒飞,导致在“爬升高度”时坠海。
所以这样的机动方式一般是不推荐的,但星碎太特别了,一旦进入避难,电磁波经常找不到东西,目视是最好的观察方式。
两位执行倒飞观测的驾驶员,飞行时数都已经超过五百小时,真正比等重金人还值钱的军人,之前做引诱作战时一直都放在编队较安全的位置。
“目标确认,方向-7,263。”
三十秒后,再次通讯:“发现目标高度变化,可能看到我们了。”
“按计划行动。”
“收到。”
两架战机滚转侧移,顺带降低高度后改回常规飞行姿态,此时的高度已经能在正常视角下看到星碎的蓝色光带。
他们向侧翼机动,在与星碎距离三十公里时,调整飞行姿态,用武器雷达照了星碎一下,然后开加力从星碎侧翼逃跑。
此时天上已经换了两架战机转为倒飞观察。
之前的两架则在确认星碎没有继续追击后,提升高度减速,再次靠近轰炸机编队。
如此两个回合后,变成轰炸机在上方追着下面的星碎跑。
轰炸机的速度比星碎快,当水平距离缩短到一定程度,就达到了投弹标准。
投弹速度很慢,每三十秒才投一颗,计算此时轰炸机速度后,投弹落点之间水平间距约五公里。
使用的是不具备激光制导能力的常规核炸弹,每颗炸弹的起爆预定高度不同,起爆间隔比投弹间隔更短,有的会同时爆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