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五章 国库空虚!(第1/2页)  北宋之无双国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彦博点头:“此子真大才也!”    包拯点头同意:“尤其是在运营上,此子才华果真卓绝于世!”    文彦博心中一动,脸上露出笑容:“希仁兄,你这开封知府之职,也坐了不久了,也该干点新鲜的了。”    包拯愣了一下:“干什么?”    文彦博一笑:“三司使如何?”    包拯苦笑:“你这恐怕不是看上我,而是看上欧阳辩吧?”    文彦博哈哈一笑:“此子与你有缘,你若是找他帮忙,他肯定会出手的。”    包拯想了想:“你干脆让永叔干好了,他父亲的事情,一定会更加尽心尽力。”    文彦博摇摇头:“你终究是在三司使干过的,里面的事情你都是门清,永叔毕竟没有干过,怕是不好处理。”    包拯正色道:“宽夫,现在财政的事情到底有多严重?”    文彦博的眉头马上就垮了下去,叹息道:“难啊,国库都要可以跑老鼠了!”    包拯惊道:“怎么可能,我在三司时,岁入近三千万贯,虽然没有年年结余,但终究是可以应急的,怎么现在国库竟然空虚如此?”    文彦博摇头叹息:“这几年年年灾荒,西边又在打仗,仗是打赢了,但国库也为之一空了。    现在又遇上这种百年不遇的水灾,前前后后的赈灾将空虚的国库清洗一空,接下来的些年,恐怕都要勒紧裤腰带咯!”    包拯苦笑:“可不是嘛,每次饥荒,就要收诸多饥民入军,如此下来,大多收入都养活官员和军队了,哪里还有其他的余钱。”    包拯对这个情况也是所知甚深。    其实大部分的高级官员对此情况都是清楚的。    太祖时期全国军队还只有40万不到,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已暴涨到125万左右,现在也有一百多万的军队。    不仅军队如此,官员更是消耗了大多数的岁入。    真宗咸平四年,就已经有人建议要一次性裁减天下官吏19.5万余人,可想而知官吏的数量。    而且这种情况不仅是中央如此,从地方到中央,都是越演越烈,就包拯所知,大部分州县的收入和支出都已经严重不对等。    比如他所知道的一个县,一年收入只有一万五千多缗,支出却达到三万四千多缗。    有一个州,供养官兵一个月需要粮米七千多石,一年就要八万五千多石,地方上去掉需要上供的数目之后,只剩所需求一半的数目。    州县连自身都顾不上了,可以说,大部分的州县实际上已经是处于破产的状况了。    文彦博正色道:“希仁兄,你是同年中年长的一个,如今国库空虚,你可敢担任起这个责任来?”    包拯苦笑道:“好了好了,宽夫,激将法不用在我这里用,说实话,我也没有太多的把握,我虽然懂些经济,但对目前的情况一样没有太多的办法,不如你让我想想?”    文彦博点点头:“这个重担希仁兄若是扛不起来,我怕再也无人能扛了。”    文彦博走后,包拯想了良久,终究是叹了口气。    ……    第二日,包拯早早起来,乘着当年欧阳辩赠送的马车,踩踏着污水往城外而去。    在路上的时候看到城外的难民成群结队的走向西湖城,包拯有些诧异,让车夫下去询问。    车夫下去了一会回来禀告:“大人,我打听了几个灾民,说是西湖城那边在招工,不仅管吃,还有地方可以住。”    包拯神色一振,断然道:“跟着人群走。”    车夫领命。    马车跟在人群后面。    包拯从车里往外看,人群并没有往商业中心去,而是被路旁的人引导着走向另一边。    那边包拯去看过,就是一片荒地,是当时一起填了起来但还没有建筑的空地。    包拯下车跟在了后面,发现空地的已经建起了一排一排的临时棚屋,棚屋之间隔着距离。    包拯下去想要仔细地观察,却被一个年青人拦住。    那人看模样应该也是一个难民,拦住了包拯道:“这位大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