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一穷二白!(第1/2页)  北宋之无双国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欧阳辩升官了,但他要面临的问题很多。    现在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招人。    央行名义上属于朝廷,但在经营上实际上是一个公司,或者说他是一个央企。    所以朝廷除了委任了欧阳辩作为行长,以及一个总账作为副手,其余的人手就要靠欧阳辩自己去招聘了。    不过欧阳辩是可以通过流内铨这个大宋朝最大的人力机构去选材的。    欧阳辩知道从零开始组建一个机构是非常艰难的,但没想到困难有那么多。    欧阳辩查看手头上朝廷给的东西,看完之后感觉自己掉进坑里了。    看一下朝廷给予的支持目录:    1.流内铨提供的人力资源簿。    流内铨的主官是欧阳修之前的下属,对欧阳辩倒是热情,拍着胸口对欧阳辩说,只要有看上的,随意挑选,说服工作他去做。    好吧,这算是挺大的支持,毕竟央行算是央企,那些等候补缺的大多是科举场出来的,他们想进的是官场,而不是一个央企,有流内铨去说服,倒也少了欧阳辩许多的工作。    2.赵祯和政事堂批准的经费十万贯。    嗯,按理说,朝廷算是非常慷慨了,毕竟十万贯对于朝堂来说不是小数目了,但对于开办一个央行来说,就十万家底……大约就是够一开始的日常开销吧?    一个银行的开办,是需要一大笔储备资金的,这笔储备资金是为了一开始的贷款,因为一家银行的开办,不可能只是吸收存款,还得往外贷款,十万贯钱……呵呵。    3.总行的办公地点。    这个朝廷倒是慷慨,直接将已经沦落为贡院的国子监给了央行作为办公场所,国子监倒是够大,央行即便是发展个十几二十年,都绰绰有余的。    4.然后就是一堆资料了,这堆资料大部分还是欧阳辩自己写出来的框架,然后召集票号钱庄完善填补出来的。    大概就是说,朝廷给出的支持大约就是给了一个政策,其余的东西都是聊胜于无。    什么叫一穷二白,这就是了!    新中国那会够惨了吧,那时候还有旧政府留下的一个架子在呢,虽然储备金黄金什么的都被搬走了,但至少一个完整的框架还在呢。    不过大宋的优点还是有点的,至少国家信誉还是在的。    欧阳辩不是抱怨的人,拿到手有什么东西,那么他就从什么东西开始,反正慢慢来就是了,朝廷虽然期望颇高,但能支持的不多,也没敢给欧阳辩下目标。    但有人却是看不过眼了,那人就是包拯。    包拯跑到赵祯面前去为欧阳辩打抱不平。    因为当时是朝会,百官都在,包拯跑出来质疑。    包拯道,央行国之重器,不和任何一个机构雷同,这是个全新的机构。    他自己是三司使,所以知道,即便是一家小钱庄的筹办,都得有大量的储备金才可以筹办起来,前期没有储备金,想要顺利运转起来相当于天方夜谭。    包拯建议把朝廷便钱务、榷货务、交引铺、检校库等等具有官方性质的金融机构归入央行作为下属机构,这样央行就有了初步的启动资金。    但包拯这个建议却被不少人反对,他们认为,央行原本就是独立朝堂之外,怎么还可以反过来侵吞朝廷资产?    包拯哑口无言。    赵祯也颇为尴尬。    这件事情上,他对欧阳辩的支持的确太少,少到他自己也感觉尴尬。    不过宋朝的底子就是这样,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很薄了,不然庆历年间也不可能变法,若不是欧阳辩所说过于吸引人,赵祯还不敢动呢。    包拯为自己说话,欧阳辩还是很感激的,上门去致谢包拯。    老包只是叹息不已,只是承诺三司的十万贯钱他会尽快挤出来给到欧阳辩。    欧阳辩只是安慰包拯,有了政策的支持已经算是不错了,以后的事情自己会全力做好的,不会令大家失望的。    包拯也只能将信将疑了,在他看来,这事根本不可能做到!    招人并不顺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