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赵曙亲政(第1/2页)  北宋之无双国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欧阳辩虽然鄙夷赵曙所谓施政其实不过是在做最简单的工作,但不得不承认,赵曙看起来的确已经康复了。    赵曙在相国寺、天清寺、醴泉观祈雨的正式露面,让整个京城为之沸腾,人们奔走相告,欢呼庆祝。    而当天退朝后,韩琦等宰执聚集在一起商议,认为赵曙亲政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二府宰辅同至太后帘前,将赵曙处理的事情禀奏太后,太后无不点头称是。    “……后来我同其他人退出之后,韩相公独自留下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就不太清楚了。    但第二天太后就正式降诏还政了,至于韩相公是怎么劝解太后的,老夫就不太清楚了。”    欧阳修和欧阳辩回忆道。    欧阳辩点点头,据说是韩琦以退为进,先自己求退,太后明白了韩琦的意思,也假意说什么老身也想退之类的话。    其实这话原本就是一句客气话,但韩琦立即抓住,问太后什么时候退,太后一听恼了,立即起身就走。    韩琦马上让仪鸾司撤帘,太后慌张退下,甚至可以看到身影。    欧阳辩对韩琦不太感冒,但却对他这次的操作颇为钦佩,这老家伙是个狠人啊。    随后,欧阳修受命撰写《皇太后还政合行典礼诏》,颁发全国。    五月十三日,朝廷举行隆重庆典,赵曙亲政。    从这天起,太后不再参与处理军国大事。    而这时,距离他即位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    开封的老百姓最是消息灵通,任店的羊羔美酒一时销量大增;    南城的清风楼宾客盈门,青杏和酒都供不应求了;    鞭炮声一宿都没有停歇,吵得人无法人睡;    武成王庙前海州张家胡饼铺的伙计们早起干活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哈欠连天,而又满脸兴奋。    太后还政三天之后,五月十六日,欧阳辩在起居注上认真地写下。    【帝问宰相大臣:“积弊甚众,何以裁救?”】    这是英宗皇帝的第一问。    这一问中蕴含的政治信息是丰富的。    它让很多人立刻想到了庆历新政未完成的改革事业,以及嘉祐时期富弼、韩琦等人的积极努力。    看起来,长期压抑、谨言慎行的备胎皇子终于获得自信,就要大干一场,清除积弊,革新政治了!    天下宋人翘首以待。    只是,宰执之间的裂缝却在扩大。    首相韩琦与枢密使富弼的关系恶化了。    富弼和欧阳辩抱怨道:“……我也是皇帝的辅佐之臣,中书和枢密院各有分工,其他的事情我不敢打听,但这样的大事,韩公都不能和我商量一下吗?”    欧阳辩听出富弼的言外之意,就托人将话带给了韩琦。    韩琦和带话的人说道:“撤帘是太后临时起意,怎么可能对众人明说呢?”    这话传了回来,欧阳辩犹豫了一下,才告诉富弼,果然富弼的愤怒简直是无可复加,当时整个人的都红通通的就像是一只煮熟的大虾一般。    欧阳辩理解富弼的愤怒,对韩琦做事的不厚道也颇为鄙视。    富弼和韩琦,那是多年的朋友,即便不论交情,以资历来说,两人一个是枢密使,一个是宰相,那也是级别相当的大臣,怎么就沦落为众人了呢?    以前仁宗的时候,富弼那时候是首相,韩琦是枢密使,富弼那可是对韩琦相当尊重的,只要有大事,一定会和枢密院一起沟通商量,怎么现在韩琦就大事小事都独断专行了呢?    富弼感觉很不舒服也正常。    而且有另一件事情,韩琦的首相位置,是富弼丁忧时候腾出来的。    一般来说,宰相丁忧,如果国事有需要,皇帝是可以下旨夺情起复的。    仁宗也的确再三下旨夺情,但富弼却没有接受,坚决丁忧了。    原因不是因为富弼当真那么孝顺,而是韩琦早早就对外宣称说夺情非朝廷盛典也,适用于战时,但不适用于承平。    这道理没错,但彼时已经身为次相韩琦公然说出这样的话,这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