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一十八章 商业传奇(第2/2页)  重生199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应尽可能给以指导和支持。

    沈太福更是对外宣称,长城公司几年来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研制成功了这种高效节能电动机,仅在运行的风机中如果有1/3换上这种节能电机,一年就可以节电400亿千瓦。

    其前途的宏大让人充满想象空间。

    沈太福的集资规则是这样的:投资者与公司直接签订“技术开发合同”,集资金额的起点为3000元,高者不限。

    投资者可随时提取所投资金,按季支付“补偿费”,年“补偿率”达24%。

    当时,银行的储蓄利率为12%。

    沈太福开出的利率高出一倍。第一轮集资仅20天,就集资2000万元。

    初战即告大捷的沈太福当即加快集资步伐,他先后在全国17个城市展开集资。

    长城公司的集资风暴迅猛席卷全国,它很快成为当年最炙手可热的高科技企业。

    各地的媒体记者推波助澜。

    正是在数百家媒体的催热下,沈太福跑马圈地,无战不胜。

    称赞长城公司在高新技术成果的委托加工、成果转让、搞活民间金融、对外合作以及发挥老干部余热等方面都作出了值得称道的成绩。

    结果,沈太福先后在全国设立了20多个分公司和100多个分支机构,雇佣职员3000多人,就专门登广告、炒新闻、集资。

    仅仅红包攻势就花费了3000万。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共集资10亿多元人民币,投资者达10万人。

    集资款逾5000万元的城市有9个,燕京的集资额最多,达2亿多元。

    随着集资泡沫越吹越大,沈太福讲的故事也越来越离谱,宣称拥有300多项专利技术,主导产品高效节能电机已在各生产领域应用,已握有15亿元的订货量。

    事实上,长城公司只售出电动机五十多台,价值仅600多万元。

    为了制造经营业绩良好的假象,沈太福把3.2亿元集资款变成公司的营业销售收入,然后向税务部门缴纳了1100多万元的税款。

    与此同时,沈太福聘请了160多名曾经担任过司局长的退休老干部,担任公司的高级顾问,由此构筑起了一个强大的官商关系网。

    事态演进至此,商业骗局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浓烈。

    ……小说阅读_www.shuoshu8.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