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关羽去哪儿(第1/3页)  这个三国全是妖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信又惊又喜。

    华夏史上名将如云,若要选个魁首,那就跟豆腐脑的甜咸之争,跟石原里美和新垣结衣选谁做大房(我知道,你们全都要),以及作者和古天乐谁更英俊一样,往往是众说纷纭,没个定论。

    如“兵圣”孙武,“人屠”白起,“兵仙”韩信,“战神”李靖,“武穆”岳飞等,无一不是一世之杰,但谁也不敢说就能压服他人。

    但第一猛将,却是向来从无争议。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的炼体术?

    杨信瞠目结舌,呼吸变得粗重:这就是我的……金手指?厚礼蟹,这是要原地起飞的节奏?

    “此乃杨氏先祖所传,放眼天下,也是独此一份。”杨赐点点头,叮嘱道,“抄录后,可记得物归原处。”

    “杨氏先祖?”杨信闻言,微微一怔,“杨氏……和霸王还有交情?”

    回来后,为防万一,也为防自己“数典忘祖”,他是特地看过家谱的。

    杨信知道,弘农杨氏的第一世祖杨敞,是霍光的军司马,也是太史令司马迁的女婿,但和项王应该没什么交集。

    “少爷,事情是这样的……”王俨凑过来,低声解释来龙去脉。

    不多时,杨信恍然大悟。

    杨氏先祖杨敞,又是赤泉侯杨喜的曾孙。

    而杨喜,正是项羽乌江自刎后,分到项羽残躯的五人之一。当时,杨喜不止抢到一条左腿,还抢到了他绑在腰间的一册竹简,就是这卷《霸王》了。

    “兵法,族内也是不缺的。”杨赐捋须,有条不紊道,“我杨氏本是将门之后,《孙子》、《吴子》、《六韬》、《三略》、《鬼谷子》、《尉缭子》等典籍,先辈多有批注,你可自行领会,细细揣摩。此外,我准备让你拜于张然明门下,学习兵法韬略。”

    张然明,自然是张奂了。

    显然,杨赐已被说服,不但不再阻止,反而大加支持。

    杨信松了口气,心知这关算是过了,即使自己老爹有异议,也断然拗不过他的老爹。

    儒门世家里,从不是道理最大,而是爹最大。

    他想了想,提议道:“爷爷,若只是读书习武,缺乏实战,怕是有纸上谈兵之虞……可否将一些族中宾客、徒附编制成军,供我操练?”

    杨信想建一支私军。

    杨赐闻言,深深看了他一眼,摇摇头:“你年纪太小,缺乏资历威望,再等几年,等你学有所成再说。”

    “懂了。”杨信早有预料,也不气馁,退而求其次道,“爷爷,私军不行,能不能择选几名和我年龄相仿的童子,作为我的伴读?”

    “伴读?这倒可以……”杨赐点点头,思索着道,“我留意一下,从杨氏亲族中选几名良才。”

    “爷爷,我杨氏以儒学立家,怕是难以找到合适人选。”杨信早有准备,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孙儿流落在外时,也听说了一些名字,可以试着请一下。”

    杨赐接过竹简,上面寥寥几个名字和籍贯,都是司隶、并州之人,距离弘农较近。其中,为首的一个名字似乎与众不同,上面还画了个圈,已示重要。

    “河东郡,关羽?”杨赐低声念道。

    ……

    朝阳初升。

    庭院里,亭亭如盖的桑树下,三道身影挥汗如雨,卖力地挥舞拳脚,口中呼喝有声。

    三人动作各不相同,都有几分扭曲离奇,又暗含着阳刚雄健之美,时而似拔山举鼎,忽而如夸父逐日,一招一式激起劲风猎猎,隐有虎啸雷鸣之音荡开,千回百转,回音不歇。

    “喝!”

    “喝!”

    “喝!”

    杨信满头大汗,一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