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筋力(今日一更4K,五一要出远门,先当几天4K党)(第1/4页)  这个三国全是妖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伯卿兄,”杨信和赵诩交谈,心中又有好奇,不由问道,“你为何会选择投奔我?是恰逢其会,还是……”    他觉得奇怪:先是田丰,又是赵诩,莫非是自家的王霸之气终于修炼到家,以后就靠霸气侧漏来延揽人才了?    赵诩闻言,有些欲言又止,但还是道:“其实,我也是在家乡时,听了些说书人的故事……”    “说书人?”杨信一怔。    赵诩点头:“当时,我并不全信,只是抱着姑且观之的想法。若你名不副实,我自会去投夏育尉。”    看得出,他性情坦荡,对自己的小心思也毫不避讳。    杨信唇角上翘,明知故问道:“那一观之后,君感觉如何?”    “名副其实。”赵诩赧然一笑。    杨信想到什么,心中一动。    他组织的“说书人天团”,行动轨迹都在辽东数郡,涿郡、代郡等地都几乎没什么活动。至于远在冀州的中山国、河间国等,则更不在他的说书帝国的版图中了。    这说明,是杨信故事写得太好,在这个文化丰饶,却娱乐贫瘠的时代中过于出类拔萃,是以许多说书人成了“自来水”,自发地宣扬。    这样一来,他自编自导自演,文武两开花的《少年杨家将》的故事,怕是要流毒,啊呸,流芳百世了。    故事流传自然不是坏事,说不准还能形成“长尾效应”,相当于长期宣传,可源源不断地吸引少年良才。    但却还有一缺陷。    每当杨信想到,这故事可能流传到司州,自家爷爷杨赐、父亲杨彪、弟弟杨修、老师张奂,还有贾诩等人也听到后,总有种想掩面而逃的冲动。    这就是“社死”的感觉吗?爱了爱了……    “伯卿兄,你的天命‘符拔’,目前觉醒了几个天赋?”杨信好奇问道。    他是个懒人,不喜欢记忆种种天命天赋,但只要是自家部将,他却要了然于胸,乃至能娴熟运用,信手拈来。    “目前,我只有一个天赋。”赵诩神情坦然,一点也不藏着掖着,令人大生好感,“名叫杀生印记。”    “杀生印记?”杨信表情一动。    “其效果是……”赵诩也不隐瞒,娓娓道来。    而听完赵诩的描述,杨信则是双眼瞪大,面露惊容。    杀生印记一旦发动,可在特定敌人身上留下一个标记,可见,但不可消除。    只要在百步之内,赵诩能感知对方方位甚至身体状态,一切尽在掌握。不止如此,同样在百步内,赵诩一人一马一杆长枪都如有神助,移速攻速暴涨;而被标记者,则是身体迟缓速度下滑,且一旦受伤,将会流血不止。    ——这是货真价实的斩将神技!    杨信心中评价,也暗暗心悸:麹义一直嚷嚷着要当先锋,但只论天赋,这赵诩才是当先锋的材料。    诚然,鲍出、高顺都有斩将记录,但是,在千军万马的乱战中,他们则是难以真正做到斩将夺旗的。    但赵诩则能。    杨信惊讶之余,也百思不得其解。    赵诩的弟弟叫赵融?为什么就不是赵云呢?    杨信隐约记得:赵云有一位英年早逝的兄长,正因兄长去世,赵云才离了公孙瓒,避免了为公孙瓒陪葬的结局。    对于赵云,杨信有着特别的偏爱,有恃无恐的那种。    事实上,真实历史中,在五虎上将里,赵云的地位是最低的,别说跟那四位相比,就是和反骨仔魏延相比,也是有所不及的。    但“常山赵子龙”五个字,那是一种信仰!    ……    行军途中,杨信和田丰、杨黥、赵戬等人不断商量,完善种种方案计划,通宵达旦。    时间紧迫,他们不得不如此。    目标只有一个,——如何绝地求生。    交流中,杨信也发现,田丰思维缜密,思考中面面俱到,且格局也高,往往能高屋建瓴地全盘考量,除了嘴臭,几乎没有任何缺点。    他对田丰很满意。    “子誓这少年,着实有趣。”对杨信,田丰却也十分满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