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师生对话(第1/3页)  百战将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萧从云点了点头,给李昀汐一个放心的眼神,跟着李独适去了书房。

    两人坐下,李独适问道,“从云,现在你对自己的未来是怎么考虑的?”

    萧从云稍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我一直受的是一种淡泊名利的教育,原来我的想法是从事文学研究,散淡生活,介乎出世入世之间,而且教书育人,也是教育救国的一种入世方式。现在父亲突然改变以祖训为由要我从政,建功立业,重振家声,这和我一向的志趣是相悖的,本来我还很苦恼。但和昀汐他们交流后我也想通了,人生的道路很多条,彼此之间也不是完全背离的,从政也可以继续爱好文学,研究文学。而且我一向跟导师研究现代化理论,也希望用所学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建功立业和个人志趣并不矛盾。我一直生活在东阳,也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象牙塔走向现实生活。像昀汐说的,叩问本心,追随本心,从心而行,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李独适点点头道,“是啊,人生天地间,虽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但既然是来世上走一遭,不说青史留名,也总归是想留下点什么。否则尘归尘,土归土,也还是有点遗憾的。”

    “虽然我帝国传统文化中有出世无为思想,但主流还是积极入世,这也是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贤哲强调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胸怀何其博大,宏愿何其深广,都是积极入世。”

    “就你爱好的文学来说吧,诗言志,文学和现实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如何能写出感人肺腑的传世之作!你看那些历史上的文学大家,哪个不是积极入世,想建功立业,文学不过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小道而已。他们在入世中感叹平民百姓的疾苦,感叹命运多舛的悲欢离合,感叹怀才不遇的无奈!文章憎命达,没有入世的种种体验,特别是逆境中的深切感受,无病呻吟,作品如何能引人共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算你要从事文学,也必须入世多经历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才能真正好的作品。否则只注重表面形式的花团锦簇,虽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内容空洞乏味,也终究没有生命力!”

    “老师一言点醒梦中人!文学和入世并不矛盾。入世越深,经历越丰富,思考越深刻,所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就更能反映人心,打动人心!”

    “从我帝国近百年的现代化历程来看,正是我文化中积极进取的精华基因,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一代代的读书人没有安于书斋,而是积极入世,才推动社会向前进步。你跟随我研究现代化,难道就只是停留在学理上的兴趣,而不想让自己的设想在现实中真正实现造福百姓吗?”

    “老师说得对,我过去确实是有些偏执了!其实我何尝不想投身现实运动的洪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家族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萧从云道。

    “古人讲立德,有大德,有小德。小德是自身的道德修养,对父母孝顺,对亲人友爱,对朋友信义,独善其身。个人的建功立业,说到底也只是小德。而大德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讲的就是大德。为国为民,促进国家进步,挽救百姓疾苦,就是大德。在现阶段的帝国,促进帝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帝国昂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算大德之所在。”

    “老师,我明白了!”萧从云道。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大的方向明确了,后面需要的就是方式方法,就是勇往直前。现代化的进程会遇到各种困难,要用科学的方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