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3章 二老爷升堂(第1/4页)  李逵的逆袭之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起种建中和苏辙的关系,还真有点渊源。

    苏辙是种建中恩师张载的同科进士。他们同样都是嘉佑二年的进士。只不过,张载在嘉佑二年的进士之中,名气和苏辙没有可比性。而且很气人的是,苏辙中进士18岁,张载那年38岁。

    作为千年科举第一榜,嘉佑二年出来的名人实在太多了。

    仅仅是扬名立万的亲兄弟,就足足有好几对,最出名的无疑是二苏和四曾。

    苏轼和苏辙是一对。

    但苏轼和苏辙这等人杰在曾氏兄弟面前,也得黯然褪色。没办法,江西豪门曾氏一口气在嘉佑二年进士榜高中了四个,曾巩就不说了,曾布也是这科进士,加上曾牟和曾阜,绝对是这一科榜单的家族霸王。

    叔侄同榜,最出名的也有两对。

    章衡和章惇,章衡就不说,这科的状元,章惇也是前十的进士。不过章惇羞于侄子排名在他前面,毅然放弃进士成绩,重新考了一次。

    还有一对叔侄就是张载和程颢,张载是程颢的表叔。

    按照成就来说,曾巩的成就恐怕是最高的,文采有大家之风范,治国有经邦论道之才。中进士的时候,年纪也和张载差不多,但曾巩早就成名在外,因为守孝和侍奉母亲的原因,这才耽搁了科举。并且早年就和王安石、范仲淹等成朋友,比其他人要强了不少。至于其他人,年纪最大的应该是章惇,嘉佑二年的时候25岁。还有一群十几岁的气人玩意夹在其中。

    至于说张载,他在这些人之中,除了年纪大,似乎当初中进士的时候……没什么可称道的。

    除了这些人之外,吕惠卿也是嘉佑二年中的进士。

    张载在这群人面前,真的很难出头。

    幸亏家乡穷,读书人不多,才让张载有了成名的机会。关学的崛起,更多的是张载死后的事了,他老人家能够提携家乡后辈子弟,开坛授道,关中学子无不念着他的好。

    苏辙虽说和张载关系一般,但和程颐兄弟关系还行,他这个长辈做定了。

    关中还有一尊大能就是吕大防,他和张载的关系绝对是共进退的挚友。而吕大防和苏辙的关系就不用说了,他们都是保守派的巨擘。于情于理,种建中侍奉苏辙以长辈的态度是一点错都没有的,但是苏辙偷偷告诫种建中:“人杰这人?别的都好,别在他面前充长辈,惹急了他不知道会做点什么出来?”

    和苏辙打听了不少关于上司李逵的习惯,种建中对于苏辙不靠谱的说法真的是无语。

    苏辙总是偷偷想出一句话来,然后告诉他,这是李逵仅有的缺点。

    然后过两天,还会用同样的口吻告诉他,另外一条。

    苏辙谨慎过头的习惯,让种建中颇为无语,但也不敢反驳,只好受教。因为就苏辙如今的身份,能和他说到这些,完全是把种建中当成自己人晚辈看待,要不然种建中身上根本就没有值得苏辙如此上心的地方。

    如今的种建中还没有弃文从武,文官改武职,他的统军能力还属于隐藏阶段。

    好在李逵终于要回西北了,等到李逵履职之后,种建中就能近距离接触这位上司的脾气了。好在,他虽然出身将门,但脾气不算火爆,跟着张载求学多年,反倒是身上多了一种儒雅的气息。有时候,他也哀叹自己的运气不好。不好的原因自然是没有中进士。在大宋官场,没有中进士的文官,就是小妾养的,根本就不受重视。

    如果他是进士科举出身,而不是荫补官,蔡京能如此轻松的将他革职?

    要不是有人帮忙说话,他这个延安府的缺都恐怕捞不着。

    其实,他就是说了句公道话,在秦凤路实行市易法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话也不知道就怎么传到了蔡京的耳朵里。市易法是户部推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