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总又不是头一回当老大,心里就算怯,表面上也是绝不会露怯的。
例行的事务,都有常例,唐时锦处理起来爽快的很,问过之后,当场就决定,该给银子给银子,该给人给人。
不懂的事情,她也不逞强,直接就说不懂,让相爷和内阁,或者六部商议之后再行裁断。
因为有炎柏葳的诫子书在先,加上大家都知道唐时锦不通政务,所以在上折子的时候,通常就会自己先提出一个解决方式,例如新粮推广一直是平郡王去的,若是炎柏葳上朝,户部就得提请,问今年新粮是不是还要继续推广?
但现在是她在,所以户部就直接问,今年是否还需要平郡王下去推广新粮?
直接把能定的都给她定下,所以唐时锦这边也比较轻松,直接表示平郡王再辛苦一年,今年还是由他去推广。
新粮已经先后推广过占城稻、玉米、花生、小麦、黍和菽等等,所以今年的良种,定为秋薯和红薯和棉花。
平郡王躬身领了旨。
同时唐时锦道:“余外,户部着手,在京城附近选一处农庄,做为试验田,再有新粮,蔬果等等,皆从此处试种。此事看似小事,却极为重要,全程都需要严格记录数据,方便推广,故,定要选严谨之人掌管,不得有失。选好之后报我,我有新品需要试种。”
户部尚书陆可进躬身应了。
戚曜灵看了几天,觉得还行,下了朝还悄悄跟唐时锦道:“我觉得挺好,比他做的好,利索的很。”
唐时锦默默的指了指桌上的奏折。
戚曜灵看了一眼,不在意的道:“等皇上醒了,让他批奏折,你去上早朝,不是很好。”
唐时锦:“……”
看的出是亲徒弟了。
其实早朝什么的,真就是一个形式,可是奏折……说真的,好多她别说批了,连看都看不懂。
请安的还好说,扔到一边就好,奏事情的……真的千头万绪,这还是分了级的,她一看就头都大了。
倒是财政阁自己的事情,她游刃有余。
例如银行,这个其实并不急,等年底国库券到期之后再做就行,不过是选个址,下个章程的事儿,提前两三个月做也不晚,甚至拖后两三个月都可以。
橡胶如今还少,先尽着造船去用,然后匀出一部分给皇家做轮胎,待以后多了,再考虑其它的,例如鞋底。
至于建盏……唐时锦跟章无极说了,不用运过来,就在当地,组织一个建盏大比。
找几家报名,报名之后,两或者三个月的时间,拿烧出来的最好的来比,然后邀请一干同好者和文人去观摹,魁首来个称号什么的……过程中慢慢的一步步添火,转眼就能炒热,只要炒热了,还愁卖?
一恍又是半个月。
炎柏葳已经入定整整一个月了。
而唐时锦也代帝上朝半个月了。
大家也渐渐习惯了,诸般事务渐渐正常禀奏,今日早朝上,张居正提出了条编法。
唐时锦心里,对张居正是有光环的。
而且她虽然是一个历史小白,但是这“条编法”也是久闻大名,这就是后世常说的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就是把田赋、力役和其他的各种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去核算征收,这算是赋税徭役制度的重大变革,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
能亲身参与重大历史事件,她还有点儿小激动,静静的听完了,才道:“我觉得可行,大家议一议。”
有人担心她没听懂:“还请王爷慎重。”
唐时锦道:“我又没说现在就实行?再说了,就算现在就实行,也没什么不妥?这不是水到渠成之事吗?当年我在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