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6 章(第1/4页)  女商(大清药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林玉婵辨明方向, 快步奔向江边。

    “去大钟楼。”她想。

    “大钟楼”与沙面租界一桥之隔,是现代广州老城的一个打卡景点。上辈子林玉婵的学校还组织去那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林玉婵记得,照片里, 她身后的石牌上明确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粤海关旧址”。

    她凭记忆来到同一个地点。果然, 那里矗立着一幢三层洋楼。比她记忆中的小些, 也还没有添那口钟。

    大清皇家粤海关。现址。

    烧掉卖身契并不等于万事大吉。她听人说过, 齐府这种大户人家, 每年去官府登记新增人口。她被卖已经几个月了,也不知道自己“备案”了没。

    虽说大清官府冗杂闲散,专门不干正事, 所谓人口备案说不定也只是一纸空文,但她也不敢存丝毫侥幸心理。

    洋楼门口没有匾额,很容易被当成某个洋人的气派别墅。两个身材笔挺的门卫在站岗。

    “走开走开,妹仔走开!”门卫留着辫子, 穿的却是西式制服, 自觉高人一等,老远就冲她喊,“闲人免进。这里是衙门, 不是教堂!”

    “知道, 这里是海关公署。”她快速走上石阶,“我找粤海关副总税务司长赫德赫大人。”

    门卫不由一愣。寻常百姓谁说得来后面这一长串。

    “那也不行。华人不能随便进。”两个门卫尽忠职守, 一齐伸手拦她,两条胳膊举成了个直角大叉, “有预约帖吗?”

    林玉婵一怔。赫德的“现代海关”真不是空想,管理理念还挺先进。

    海关不是大清领土,就算慈禧来了也得登记。

    她匆匆回头。齐府家丁也已经追到路口。大概以为她要逃到沙面租界。

    租界和广州城一桥之隔。家丁也知道,人一进了租界可就不好抓, 因此格外加快脚步,在引起路人围观的边缘试探。

    “有。有预约。”林玉婵斩钉截铁,“我来应聘通译。”

    门卫互相看一眼,神色困惑。

    “一个妹仔,应聘什么?……”

    林玉婵趁机撩起他俩胳膊,钻了进去。

    这次门卫没吭声。

    林玉婵发现,在大清,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她表现出足够的自信,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让路。

    相反,乖巧听话的时候,最容易被刁难。

    海关大楼的走廊宽敞明亮,地面铺着反光的大理石砖,黑白交错,仿佛西洋象棋的棋盘。一排排石柱在棋盘边缘整齐排列,投下影子,好似骑士和卫兵。

    墙上挂着大幅地图,广州、香港、上海、厦门、天津、孟买、马六甲、伦敦、汉堡……

    金属时钟滴答响,一扇扇沉重的木门或开或合,门口钉着英文名牌,西装革履的洋人在里面谈笑风生,拐角处甚至停着几辆自行车。

    林玉婵忽然有点不敢往前走。脚下的棋盘明亮如镜,倒映出一个个小小的她,让她心中升起一股奇怪的撕裂感。

    这里俨然一个时空隧道,和外面的大清相比,好似两个平行世界。要说这里是现代中山大学的办公楼,或者某个老牌外企总部,也毫无破绽。

    直到她看到,一个梳着油亮发髻、穿着黑布裙的仆妇跪在地上,正在用湿布擦洗洋人皮靴带进来的泥脚印。她的膝盖绑着厚厚的布垫,裤筒外露出一双尖尖小脚,只有旁边自行车脚蹬的一半大。

    林玉婵这才确定自己身在何处,心里苦笑。

    想什么呢,不可能穿回去了。

    她循着名牌一路找,猛地一抬头,差点跟人撞了个满怀。

    前头的人还没说什么,他身后一个随从怒喝起来:“哪里来的小乞丐,从哪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