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7 章(第1/6页)  女商(大清药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孤儿们的嬉闹声中, 德肋撒嬷嬷把林玉婵拉到一边,悄声说:“您有所不知。教会在青浦和奉贤又办了两家孤儿院,几天就收了百来个小囡小孩,经费却只添五成。没办法, 只能让他们早点从学校结业, 八岁以上的,都送到教友家抚养……”

    林玉婵皱眉。

    她也知道, 教士来华之初, 没条件办孤儿院时,就是靠教友家庭抚养弃婴。小时候给一点营养费。长大了, 寄养的小孩也能帮忙做点家务, 或者出门挣点钱。名为养子养女, 其实也相当于半个仆人。

    没办法。毕竟这些弃婴都是从阎王手里抢回来的, 能活着就感谢上帝。至于人生质量如何, 那是次要考虑的问题。

    后来经费足了, 才办起孤儿院、教会学校, 教他们安身立命的手艺,把少数天资聪颖的孩子培养成教士和修女。

    如今又缺钱,看来是走回了“寄养家庭”的老路。

    林玉婵淡淡地问:“那,八岁以上就不读书了?”

    德肋撒嬷嬷揉着眼角皱纹, 哀声叹气:“请教师也要花钱呀!读到十几岁有什么用!男孩子么, 认两个字得了,女孩子就学学针黹女工,将来也好养活自己。办慈善也不能把自己饿死呀!——对了,小弗洛伦斯转月就周岁了,教士说,也要考虑给她找个寄养的人家。可我不放心哪, 这孩子三天两头生病,别人未必养得好呢。”

    苏敏官被一群孩子围着发糖,宛如圣诞老人。忽然,他微微抬头,警告地看了林玉婵一眼。

    ——这修女又在哄你捐款了。

    林玉婵轻微点点头。这她还是能看出来的。

    但她也知道,德肋撒嬷嬷虽然三句话不离钱字,看似很市侩,但内心还是善念居多——不然也不会出家做修女。林玉婵平日给她包的红包,她也都是多半拿来给孩子添营养,少半自己留着改善伙食。在林玉婵看来,已经算是忠于职守。

    教会内部也有贪污浪费,林玉婵心里清楚,人都有贪婪本性,无法杜绝。

    只要在她可接受的底线之内,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毕竟,比起大清官办慈幼局,教会这里还算清廉。

    但德肋撒嬷嬷一介本地修女,绝没有胆量和能力,侵吞大笔教会经费。

    而孤儿院现状艰难,也是肉眼可见的明显。

    叮铃铃,厨房开饭。德肋撒嬷嬷连忙告罪:“我去忙了。”

    孩子们把麦芽糖塞进嘴里,欢呼着冲进厨房。

    一大桶掺玉米面的杂粥,德肋撒嬷嬷指挥厨娘给孩子们分,粥上点缀咸菜和肉末。郭氏盛了小碗粥,抱过林翡伦,用小勺慢慢喂。

    也许是今天有麦芽糖垫肚,孩子们没有像以往似的狼吞虎咽。桶里的粥剩了个厚底儿。

    德肋撒嬷嬷这才和保姆、厨娘一起,瓜分了剩下的粥,也吃得稀里呼噜,一边吃一边往嘴里怼咸菜,每人吃了个肚圆。

    林玉婵拉拉苏敏官袖子,示意他观察。

    孩子们吃什么,她们吃什么。

    这个吃粥的流程显然已成习惯,不是演出来的。

    苏敏官嘴角一挑,眼神指着一个橱柜。

    林玉婵悄悄打开一条缝,里面放着廉价的茶和卤味。

    ……好。工作人员还是比孩子们吃得好一点。但也在她的接受范围之内。

    她叫来德肋撒嬷嬷,数出十块银元,放进捐款箱,算是补上了她此前几个月断掉的捐赠,然后要来收据。

    “我会找机会替你们呼吁捐款。翡伦暂时留在孤儿院,由她熟悉的人照顾。不要送到别人家去。能做到吗?”

    出了孤儿院大门,走两条街,就看到了徐汇英美茶号,林玉婵的资深合作伙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