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第 172 章(第1/5页)  女商(大清药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好啦。大家都消气。喝茶。”

    一双纤纤素手持起小茶壶, 用岭南方法,慢慢泡着功夫茶。

    小茶桌一头是毛熊李维诺夫。另一头坐着几个汉口本地茶商。隔着个小娘子不好动手,只能用眼神打架, 打出刀光剑影的国际争端。

    林玉婵小心滤茶, 似乎在耐心等着什么。好一阵,才头也不抬, 答道:“他们不搬。愿做出补偿。”

    几个汉口茶商脸色都是一黑。

    天上掉下个林姑娘,本来就路数不正, 大家看她能跟洋人顺畅沟通,死马当活马医的请她帮个忙,传个话;谁知她转眼就和洋人谈笑风生,茶厂里聊了半天, 众茶商觉得莫不是遇到坑蒙拐骗的了。

    若不是亲眼看到她扇了洋人一巴掌,真要以为她是个委身番鬼的女汉奸。

    朱老板跟身边众友商已经决定,要是这林姑娘帮不上忙, 那大家翻脸就走, 继续抄家伙干他的。

    此时见她慢吞吞泡茶, 有人便心生焦躁, 一双眼四周乱看, 忽然发现她手边的茶罐——

    “嘿,林姑娘倒阔绰!博雅——这不是海关特供的洋茶叶么?上海买的!这一罐挺贵?”

    上海是全大清最为开放的去处, 各种潮流洋货都自此而来。对于内陆的商人来说, 上海来的东西,就算是一根针一块布,也自动贴上“时髦”、“洋气”的标签。

    海关洋人挑剔,放着本地的砖茶不买,非要从上海运来这些花里胡哨的外销茶。汉口茶商对“博雅”这个牌子也略有耳闻。

    质量如何, 普通人都没试过。毕竟茶叶这东西又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口味上见仁见智,只要不是太粗糙,就都能卖个好价钱。但那包装、分装、防潮方式——这些表面功夫可真是精致,一下把汉口那些茶砖茶饼给衬出一个“土”字。

    现在,久闻大名的“博雅”骤然出现在茶桌上,茶商们暂时忘记李维诺夫。有人端起茶盏,试着尝了一口。

    ……也并不是琼浆玉液。但口感上,和汉口这些专供俄国的茶叶,还是有细微差别。

    朱老板咂着舌头,心想,这就是英国人喜爱的口味?

    林玉婵微笑道:“最近我们换了供货茶园,但炒制方法还是一样的。这一罐火候稍微有点过,是筛下来的试验品,但我觉得别有一番风味。诸位老板们见笑。”

    当啷几声轻响,有人失手把茶盏掉回桌上。

    “林姑娘,你、你的意思是……你是博雅的……”

    林玉婵倒出第二遍茶水,然后分发名帖。

    “大家别客气,我在船上还带了不少样品。今日相识是缘分,回头我派人送去你们茶叶公所。互通有无嘛。”

    她吸取了上次在安庆义兴茶栈的教训。装逼要低调,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上来就拿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小老板身份砸人。

    “博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个名衔,如果在一个小时前,空口白牙的说出来,这些彪悍的茶商大叔们大概只会把她当疯子骗子,以为她是来凑热闹碰瓷的。

    而现在,亲眼见到她跟俄国茶商往来娴熟,,似乎对茶货市场颇有见解;再咂摸一下她那胸有成竹的态度,几个本地茶商只能微微张嘴,相互交换了一下复杂的眼色,心里默默拼合那碎裂的三观。

    上海果然“洋气”得过分,这么大的茶叶生意,背后居然是个小姑娘撑起来的……

    女人做生意,不晦气么?

    过去在汉口,倒是有过几个被迫抛头露面、经营自家产业的寡妇太太什么的。但弱女子怎能在险恶的商海里拼搏,不出几个月,财运败光,家业被瓜分得骨头渣不剩。

    这林姑娘大概有后台,背后有男人,嗯。

    但就算如此,把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