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6章 第 186 章(第2/5页)  女商(大清药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船运的同行。

    金能亨蓦然看到苏敏官在场,一张脸立刻拉了下来,骂黎富贵:“怎么能把中国人让进来?你这买办怎么当的?你知道他是谁吗?”

    一看见这张标致的中国青年面孔就来气。自从旗昌洋行进驻上海,兼并鲸吞中国人的市场,弄死了多少本土船运,他金能亨战绩斐然。可偏偏这个义兴船行,他暗里使了多少手段,有些连他自己的同事都不太赞同——它却如同打不死的苍蝇,不仅还在扇着翅膀飞,而且居然飞到他耳朵边上嗡嗡!

    商会会馆坐落在县城外王家码头附近。院子门口披红挂彩,鞭炮放得震天响。一个佛山醒狮团舞了两个钟头,吸引了几乎半个县城的百姓。然后祭过猪牛羊三牲,众加盟友商们再吃一顿席,就算正式开张。

    会馆大堂的木质布告牌上,白纸黑字写着商会的业务范围:

    华商互助,情报共享,争议仲裁,维护上海华商界的公平和信誉,等等。

    当然,冠冕堂皇的套话谁都会说。过去许多混得光鲜的大老板,也搞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商会”,但要么是昙花一现,不成气候,要么逐渐演变成寡头抱团,反过来欺压中小商贩,以致被人孤立,声名狼藉。一朝金主倒台,也就曲终人散,空留一地富贵传说。

    所以这“义兴商会”,一开始很多人也就是听个新鲜,不太往心里去。

    但跟以往那些小打小闹的商业团体不一样,义兴商会甫一开张,“加盟会员”的数量就超乎想象,酒席乌泱泱开到大街上,三教九流各行各业,都有代表来捧场。

    明眼人立刻看出:“这商会后台是谁?一呼百应,不寻常啊。”

    席间有人小声八卦:“不奇怪!这个义兴船行,还挂名着一个‘湖广同乡会’,今日来捧场的,很多是同乡会成员。”

    有人来了兴致:“真的?就是他们船行隔壁那个小门面?那‘同乡会’能有几个人?我不信。”

    知情人含蓄地笑笑,不再解释。

    义兴名下如今有两个组织:商会和同乡会,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团体。

    “湖广同乡会”主打底层互助,尤其是帮助平民对付官僚恶霸,在违法的边缘徘徊试探,有点黑恶势力的味道。由于性质敏感,运营得一直比较隐秘,有传闻是受某些会党资助,这才能一直贴钱运作。不过,既然官兵巡捕从没找上门过,也就没人多管闲事,非要摸它底细。

    而新成立的义兴商会,则是一个合法注册的非盈利商人组织,旨在信息分享,维持公益,协和商情,为广大沪上打拼的商人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商业环境。整套运作逻辑十分透明,挑不出瑕疵。

    简单粗暴的总结一下,就是这义兴船行,眼下黑白两道通吃,实在是不简单。

    商人图利,但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下浸淫的商人,很多人也在乎生前身后之名。若是生意做大,手有余钱,有人便会心思活络,高调参与社会活动,或是捐资一些民生慈善之事,修路修祠堂修族谱,以获乡邻敬仰、官府夸赞。然后,用名声做资本,便可一步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捐个官,或是跟世家大族联个姻,让自己摆脱“商户”的微贱出身,彻底跻身士大夫阶层。

    偏偏这义兴船行苏老板,尽管做出这么多“出圈”之事,为人却是意外的低调。若非必要,他很少在公众场合乱出风头。他的很多商业理念和操作,也只存在于江湖传说,轻易不让人窥探。

    席间,有些凑热闹的不明真相群众,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指点猜测。

    “都说苏老板苏老板,到底是哪个嘛!是不是那边那个穿绸衫、白头发的?——不是?那便是那个富态老先生,正行酒令的那个?——也不是?总不会是那个穿官服的老爷?就算他有功名,这个场合穿什么官衣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