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1章 第 251 章(第1/5页)  女商(大清药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洋楼里空气凝滞。林玉婵艰难地跟大佬打太极。

    徐润和郑观应,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一个笑面虎一个不高兴,一唱一和一捧一踩,主旨不外乎一个:林夫人, 大妹子?当初宝顺跟您签的那个提前供货合约, 可不可以反悔啊?

    “纯甫去苏州上任了?可惜可惜, 没机会给他践行。当年我俩同在宝顺当跑楼, 又是同乡, 处得可好了。后来他创办博雅,我还参加了开业剪彩呢。”徐润笑眉笑眼, 先述说了八百字革命家史,然后殷勤地给这个容闳的接班小妹妹倒茶, “如果他还在,这合约他估计会给一笔勾销的。毕竟如今花衣市价……呵呵……当初谁也没想到哇……如今库存积压得太多,你看,我已经三天没睡觉了……”

    郑观应坐在一旁不说话,只用牙签挑话梅, 冷不丁来一句:“赚这个钱,真好意思。”

    徐润变了脸色:“小郑,怎么说话呢?——妹子别介意哈,他被洋老板训了好几天了, 心情不太好。当然我们不会让你把四万四千两都原封归还,那样不是成了无赖了?我们付违约金,两成, 三成,可以谈。但是要宝顺七便士一磅买花衣,这传出去是全上海的笑柄, 你想没想过,别人会怎么看你博雅公司?以后还敢跟你们合作吗?哎,要是我在,当初肯定会劝着……”

    汇丰银行虽是外资,但总部在香港。虽然也受英国法律管辖,但英国人“尊重”殖民地文化,有时候也会顺从于当地习俗,称之为“中国习惯法”。

    也就是说,在“女子开户”这件事上,颇有可操作的空间。

    在金钱气氛浓厚的上海,礼教毕竟不能当饭吃。林玉婵发现,很多时候只要花钱,就能买来和近似男子的平等地位。

    虽然离“人人平等”还差得老远,但总算是给自己挣出了些许喘息的空间。

    林玉婵穿着窄袖蜜色香云纱对襟衫,缀着玉葫芦耳坠,露出半个小臂和一圈别致掐丝小银镯,坐在小沙发上,翘起二郎腿,捧着人家送的水烟,装模作样地填烟叶,然后学民国剧里的骄奢淫逸姨太太,眯着眼,吹一口,可惜没烟圈。

    林玉婵不得不搜刮自己并不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艰难地解释:“嗯,就是利用商品跌价而反向赚钱……比如,丽如银行的股价如今是25磅,我预测它会跌价,于是我向丽如的某个股东借来股票,约定时间和利息,以25磅卖出……然后等股价跌落,譬如跌到10磅,我再从市场上买回股票,还给那位股东。整个过程我净赚每股15英镑,减去借股票的利息。”

    谢天谢地,不然以她的现代高中文凭,贸然跟古代的人精们玩期货,不知道能活几集。

    但是这“卖空”的概念,苏敏官一听就懂,笑道:“内地的粮栈、粮市,为了稳定价格,常有你这样的操作。但是派去的官员不谙市场规律,经常乱搞一气,官商勾结,一起中饱私囊。现在民间商人根本不允许做这种事……嗯,洋商倒是会借出股票,不过利息奇高,除非那票子跌得一落千丈,否则根本赚不到钱。”

    端午,黄浦江上龙舟竞渡,外滩和各个码头上挤满观众,锣鼓喧天,巡捕们卖力地维持秩序。

    上海从地产风波中慢慢恢复,工部局总算有余钱,举办一些惠民娱乐活动,以图振兴经济。龙舟赛设置了不菲的奖金,吸引了十里八乡几十支参赛队伍。这一日城里空前热闹,俨然已回到两年前的黄金时期。

    也有不少洋人出来看热闹。他们当然不用跟普通市民挤在一起,而是三三两两,坐在水上茶楼饭馆里,谈笑着给每艘龙舟下注。

    苏敏官早早就说要来看龙舟。今天顶着烈日,来到一座位于报废帆船上的小酒馆,定了雅座。

    回去以后,她也不用苏敏官帮忙,自己认真撰写了投标书。参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