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我不要钱了我都给老爷(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月中浣,天气一日日地温暖了起来,到处青翠葱茏,百花初绽。

    燕子在李园的屋檐下结了许多巢,每天叽叽喳喳地来来去去,鸟丁兴旺。

    李园的人丁也很兴旺。

    荒山如今不能叫荒山了,开垦好的山头上,或种了树苗和灌木,或犁开田垄准备迎接育好的秧苗。

    育苗房里严格按照李咎的要求制备着营养土,对种子做好预处理后进行秧苗培育。这些使用混合配比营养土培育的秧苗,肉眼可见的比其他人家的秧苗要健壮。

    阿柱如实记载着一切,定期和王县令汇报着。

    王县令不那么忙的时候,就坐着驮轿出来到处看看。见李咎的荒山的空地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就放心了。

    就算粮食产量达不到预期,李咎肯在农事上下功夫,对百姓又好,他觉得也就够了,足可以当本地表率夸一夸,让其他地主富商效仿。

    荒山上常年有三四十人在劳作,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女子。他们或在河边烧制水泥,或在田间劳作,或做搬运。力气大的人就做重活,工钱多一点,吃的好一点;力气小的人多负责跑腿和洗衣做饭打扫屋舍,待遇比做重活的差一些。安排活计时只看力气,不分性别,故而那些健壮的女子能拿到的钱不比男子少,而那些体弱的男子也不会找不着工。

    荒山和李园的长工人数固定,人员不一定则。整个李园如今有八十多人,除李咎外,王得春、幺娘、三九、孟田旺等人各有专攻,各有自己的特殊活计。还有两个盲人被李咎青睐,安顿在角落的院子里,专门拆仓储中心取出来的肥皂、铅笔的包装袋,拆完后的肥皂等物就交给哑巴搬走,送到二门上,自有其他长工重新用草纸包上装箱,送到货行的仓库里预备对外销售。

    其他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则被安排在荒山和李园两地轮换做工。一般算起来每个月在李园做十天,在荒山做二十天。

    李园里保持着三十人的规模,一般会有十来位女子,承担起洒扫等活。

    有些姑娘脑子灵活,手也巧的,就愿意向三九等人学习做饭和针线。其中真的有天生吃这碗饭的人,几天功夫就能学得八那个九不离十,也就被三九和幺娘留下。完成李园的工作后,剩下的时间她们可以自由做主,做点自己喜欢的或者能挣钱事情。

    随着闲暇时一起做工挣零花的女子人数越来越多,外面对月华裙、一树花大襟衫等热烈追逐,一时供不应求,三九、幺娘商量着开了个小作坊,专门做复杂做工的月华裙和大襟衫。

    对未来满怀信心的三九就大着胆子,从染织陈的布庄赊来锦缎、雪纺、弹力布、色色缎等,开始制作、贩售各种不同风格的月华裙。

    不到三天,三九就还清了买布的钱,并且发现这里面的暴利。

    青山县的月华裙已经声名在外,“青山县出了锦绣斑斓巧心思好一条月华裙”,随着串门的人摇曳的裙摆,随着追逐潮流的人口耳相传,随着书信往来和行商的带动,很快就风靡到了附近的城镇。

    月华裙是多色拼起来的,意味着普通人家用布条拼一拼也可得一条“月华裙”。囊中羞涩的姑娘可以几人合起来买布,每人买一色,再回来均分做裙子,并不用多花钱,倒是能赶上潮流。而富贵人家就更不用提了,绫罗绸缎全都安排上,五颜六色金线闪闪晃瞎人眼……

    这种老少男女贵贱通杀的款式,市场非常庞大。

    但是这个时代的产能很低,废工废料,尽管大多数人家都选择自己制作,又有很多巧手的女工会多做一些拿去卖,依然留下了很大的空白。

    三九和幺娘的月华裙就是这样成了有钱人追逐的款式。

    由于布料染色和精加工成本过高,绝大多数普通人家自己做的“月华裙”颜色偏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