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启迪民智从小角落开始(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家的书童一职竞争激烈,能给黄老爷和黄少爷当书童的几个更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即便现在有了人多事儿少吃得饱的李园做对比,黄举人家依然是青山县人最向往的地方。黄举人家人口简单,主子们也和气,跟着黄举人还能读书识字。若是得他点拨,也算是半个徒弟,将来赎身了,隐瞒下当奴仆的经历,也是可以科举的。朝廷正是用人的时候,在人物门第上不免就松弛些许,只要主家和奴仆家不主动翻搅出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就默许了。

    这样的好去处,又是在文风鼎盛的江南,当然会有很多人去竞争,最后脱颖而出的多半就是个好孩子。

    被李咎点来教平头百姓认字儿的书童正是如此,又灵巧又认真。

    他自己也学了这几天拼音,知道直接教拼音,只怕是要赶客的,于是道:“老说书叫我来给大家念念这文稿,实不相瞒,我也不曾见过这个,我便一字一字念来,大家一字字听来,如何?”

    众人道:“你快念,倒是念哪!”

    那书童就几个字儿几个字儿地断句念着,一边念一边拿个小竹竿将念到的字指出来:“《三国演义》,第一章,上,‘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念完第一段,他又笑道:“方才我在辨识这些字儿呢,自己都看得不大明白。现在我知道第一段什么意思了,再念一次,大家也听个连贯。若有不明白的,你们问,我来说。”

    最打头的一个少年道:“你这么念法,念到明年去呢!”

    书童也不恼,只道:“我还要伺候老爷读书的,又不能一天到晚站在这。不教你们读会了,你们再自己看下去看不懂,岂不是又要找我来念?我呢辛苦些,你们呢耐心点儿,读明白了,等后来的人找来打听,你们还能现学现教,岂不更好!”

    说罢,书童将竹竿指到了书名上:“这三个字是‘三国演义’,是说这个故事就是汉末魏蜀吴三国争雄的故事。看到旁边这几个注音字了么,这是咱们李家老爷发明的,专门给咱们这种不认识几个字的人用来拼字学字儿。这三个音,s、a、n,合起来就是个‘三’字儿……这个y、i合起来就是个义字儿。大家往后面看,‘yi’注音还有这几个字‘议’‘意’‘翼’,这几个字都念‘yi’……”

    有些人觉得这事莫名其妙,有的人却为了看故事留了下来,磕磕巴巴地学着拼音。

    因为开场叙述实在简单,书名好记,章目名字也好记,“天下大势”也是朗朗上口,众人不多时就牢牢记住了这几句话,甚至有记得快的,自己去后文里找那些有相同注音的字,连蒙带猜,竟然能猜出些故事。

    书童将前两千字反复再三教了几遍,那些灵巧的人于是至少将情节记得差不离。再结合上每人都多少背下了几个拼音,若有忘了的,就大家互相问问,也就能想起来。

    书童直教到黄昏时,才推说要回家做事先行回去,留下学会的没学会的人继续围着看板讨论上面的故事。

    学会了拼音的人被后来的人围在中间询问上面的字儿是什么意思,忘记了拼音的人绞尽脑汁想把上面的拼音记下来,这样下次再刊出新故事就好第一个来看。而且,而且被其他人追着请教这个什么意思那个什么意思的感觉,真是飘飘欲仙,不舍得失去呢!

    第二天,李咎让初三等人将几张拼音表也贴在外面棚子底下,说是“李老爷听说大家想自己学看《三国》,特命将这个注音法儿公示给大家自学”。

    特意赶来听故事的人,就跟着第一天学会了些许拼音的人一五一十地学起来。这时说书先生又来了,说的还是头一日的故事。听众于是一边听故事,一边将故事和文字对照,只觉学得更快更舒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