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 出版行业的前哨和舆论的利器ShuHaiGe.NeT(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月里,李咎一边小规模地烧制蜂窝煤,一边蹲着铁匠锡匠打炉子,一边等着老刘掌柜南下,一边把活字印刷的七七八八的也折腾得差不离了,并且用孟田旺造出来的二代油墨小印了个母本书。活字印刷的优势在这种小规模印刷上实在是看不出来,但是至少书本的优点出来了。

    字儿小,清晰,均匀,端正……作为课本非常合格。

    李咎找来黄致的书童,大概知道外面听说书的人学了多少字,会了多少拼音,琢磨着差不离了,先印几个报纸出来试探下行情。报纸不比书本,动辄一本书几十页上百页,现在的报纸就做两面八个版已经足够,印起来也快,流通性也好,成本也低。先送刊载日常信息的小报,再慢慢地把那些连载小说、摘录诗句的报纸捎带卖些。

    青山县人口偏少的问题,决定了这个报纸一开始也不用做太多,反而是和李咎现在无法大规模印刷的短板相适应,未尝不是好事。

    染织陈帮李咎盘下来的书肆带个小印刷作坊,李咎让他们处理掉库存的图书,然后学习活字排版,准备印刷报纸。

    印刷有时效性的报纸方面,活字印刷是绝对的最优选择。不需要重新制作雕版,只需要排版罢了。

    李咎选来给大家练手的小报取名叫《青山周报》,第一期头版刊载了官府的最新公告,包括本地今年的青盐平准价格、部分履历的调整、税赋的情况以及王县令自己捣腾的规则等等;次版刊载的是本地的小故事小新闻,一共两条,是李咎让书肆的伙计们出去打听来了后筛选的两个新鲜事;再往下是邻近几个村子的新闻,夹杂着教育大家遵纪守法的例子,比如有某家夫妻殴斗致死如何判决等;后面还有促销打折的信息,集市上哪个货行什么价格出什么货,为了将报纸推广出去,李咎下了血本,随报纸发放一条柳记货行的代金券,凭券可以抵扣十个大钱;最后一个版面里还有预计什么时候会有商队去往什么什么地方,可以捎带多少多少书信、物品,需要捎带东西的人往哪哪哪联系等等。

    小报使用黑红双色套印,标题、引言、重点字使用不同的字体和粗细,文字全部都有拼音标注,并且配上了几个简单的插图作为调剂。这是经过后世几十年上百年经验优化的结果,阅读感极佳。加之报纸上的东西全是关系民生的小事,充满了家长里短的烟火气息,整个让人看着就很舒服,不像李园的两个大展板上的条儿几乎都是商业广告。

    第一份报纸只印了三十份,交给外面的帮闲往各个街头小巷茶馆酒肆里送了去,立刻就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关注。

    经过这半年来《三国演义》推动的识字和拼音句读普及,现在青山县的识字率怎么也有个十之二三,意味着只要有人群的地方,总有人能看得懂那报纸。

    一开始大家只是好奇这花花绿绿的纸上是什么,等认字的人拿到了开始读报了,大家就觉得十分有趣。尤其听见什么南北杂货低价甩卖、清仓降价,还有柳记货行的代金券,便人人都坐不住了,或试图再看看哪里还有这“报纸”,或直奔码头边的集市去采购。

    第一天送完三十份大约花了半天功夫,后来的第二期就没这么麻烦了。每天都有人主动蹲在门口守着报纸,等第二期印了出来,伙计还没来得及叫帮闲出去发放,早被蹲点的人一哄而上全部抢走,主动散发了出去。

    黄致走关系提前预定了第一份报纸。

    这个时代有邸报,大概的形式和报纸相似。黄致自己就见过不少,全国各级官府接受和下发政令可不就靠邸报。

    因此李咎说起印书之前先拿报纸练手,再将报纸的设计这么一说,黄致深觉奇怪,因为在黄致看来,这就是一份邸报罢了。这东西又有什么用呢?官府有正儿八经的邸报,自然用不着民间小报,那些普通人,谁关心邸报上的东西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