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八章 卖粮2(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园的车队在吃瓜群众们的目送中缓缓开出了青山城。

    吴书生与赵县丞等便服相送,百般叮咛嘱咐,直到车队的人马都消失在山道上,方各自散去。

    青山城的日子还是照旧过着,人们打理田地、家宅,闲暇时再物一份短工,只要肯付出劳动,至少也能混个温饱。着实找不着小工,只在济贫处、码头、商行外守着,总有抢到短工的机会。

    青山城的人比着别处的人自然不一样,外面来的偷偷摸摸卖粮的人,才刚踏进青山城附近的村庄,了就被人认了出来。

    最先到达青山城外的玉鹤县来偷偷卖粮的几人。他们穿林渡河,一路上饿得前胸贴后背,只敢拿野果野菜就着酸饭团子果腹,看着车上白花花的米却丝毫不敢动。有时候远远看见村庄,他们也不敢进村,只能由大伯爷去讨水讨饭回来,唯恐几个人带着两千斤粮食就被别人盯上吞没了。

    这样藏着掖着走着赶路,总算是将粮食安安全全送到了青山县城。

    刚进入青山县时,他们并没觉得青山县如何繁华。山水是一样的平静,平民是一样的苦,农夫们一样在地里刨食。青山城所属的村子里的人们,今年多打了一些钱,于是家里稍微做了一些添置,大约是李园的廉价土布、油盐酱醋、锅碗、蜂窝煤等必须品。就这么一点点添置少得可怜,外边看过去丝毫不觉得他们的日子好过了。

    玉鹤县的几人不免嘀咕了一路:都说青山县怎么怎么好,可是他们一路走来,所见和玉鹤县也没什么区别,大家不都是住在破屋子里,穿着一身乱七八糟看不出样子的衣服么!顶多青山县的农人的鞋子还不错,至少路上看到的行人穿着的鞋都有底儿有天。

    非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越穷越远的村子人越少。这种少不是天然人少,因为屋舍和田地并不少,就是单纯的人少了。

    不过随着路程越来越靠近县城,大家就渐渐地懂得了为什么村长等人都说青山人命好。

    接近县城的村庄已经显露出了不一样的繁华,村庄里井井有条,道路也齐整极了,甚至每二到三户人家就有一头耕牛,老人小孩儿也能穿着整齐的衣服在外面走动,不少在场院里纺纱织布的女人打扮得也比较光鲜。鉴于打扮一定发生在吃饱穿暖之后,可以推断他们现在在吃饱、存粮之后,还有余钱。

    这就很让人羡慕了……他们村里除了家里有着几百亩地的地主,谁还穿得起新衣服哇!

    这样的村庄附近收粮的人肯定是愿意出价的,大家因为惦记着家里,也愿意在路上卖粮,只要价格合适。不想因为粮价不错的缘故,农人们极愿意卖粮——他们唯恐晚了一步粮价就像周边其他县城一样跌了,故而都得赶着粮价好的时候卖清。青山城的粮行、地主、商人等早早就已经完成了下乡收粮的活儿,此时便是想找到他们也是不能了。众人只好继续赶路,一赶就赶到了城里。

    衣着褴褛、神情萎靡的人在青山城是格格不入的,青山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外地来讨生活的,他们见了太多活不下去来碰碰运气的人们,已经鉴别出了经验。

    玉鹤县的几人是推着货来的,显见是为了卖货。他们不知道进城要收多少钱,显得局促不安,又有些忧心忡忡。

    因为日子舒坦,好些已经做不动体力活的老大爷老太太在路边摆着茶摊、棋盘,边闲聊吃茶边做些手工活儿,边挣小钱边打发时间。他们注意到这队年轻的陌生人,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窘迫,大爷大婶儿们叽咕一番,其中长得最面善的一个就主动出来,用官话和他们招呼了:“哎,后生仔们进城卖东西呀?”

    老大爷摇着大芭蕉扇,膝盖上放着一个穿红肚兜的小孩儿。红肚兜崭新崭新的,一看就不便宜;那小孩儿白嫩嫩的,胳膊像藕节一样圆润 ,也不像是穷人家的小可怜。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