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一章 去金陵4(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7301/531637301/531637324/20201201173405/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平行世界的金陵城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六朝古都,那历史积淀简直深厚得不要不要的;坐落江南,和其他古都相比,这份厚重里又多了一分水秀,三分才气。

    金陵的位置本来在江南一省的正中间,省内有苏州扬州镇江常州,天下举子半数出于此地,可以说是最繁华富裕的地方。直到后来江南省被一分为二,又加上沿海一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才导致靠内陆的部分发展逐渐慢了下去。

    即便安徽的发展慢了一些,她依然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遗产,依然是一块动人的瑰宝。

    到新中国成立后,而金陵虽然被划入了靠东边的江苏,却紧邻安徽,自己发展时也没忘了带动隔壁安徽邻区发展,同时金陵还承担着将安徽以及更深的内陆省份的人才输送往沿海地区的纽带作用,因此还得了个戏称“徽京”,倒也在情理之中。

    在古代史上,金陵最出色的产业是织造,江宁织造名扬天下,靠着妆花织锦缂丝等高精度重工御用织物以及附带的其他产业,养出了无数皇商巨富。

    在大雍朝,金陵城初见织造业的苗头,现已有男女织工一万余人,以织锦为生,却比青山县更早一步实现了初级人地分离,拥有了一批古代意义上的工人。

    虽然金陵的织锦尚未成为贡品首选,不过现在已经有了这个趋势,近年来宫中选买的锦缎等织物,金陵所产的占了三分之一。

    这份发展给周边人带来的影响莫过于桑蚕养殖、纺纱、染色、拓印、绣花、木匠、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对擅长织锦的人才的选拔力度强于其他地区。

    产业是发展的,会一门独家手艺或者有天赋的人身价也水涨船高,但是改变不了绝大多数底层平民的困窘。即便他们凭借天赋或苦功成为名噪一时的手工名匠,获得一扇绣屏百两银的高额回报,他们的命运依然不能由自己掌握,他们依然是被高于自己的阶层所控制的人。

    李咎琢磨了一阵,大略有了一点点头绪。这时黄致来了,他将一个包袱递给李咎,道:“我媳妇让我找你来的,说是让你换上斗牛袍再进城。你平时在青山城是张熟脸儿,谁都认得你,可以每日穿着你的粗布裋褐到处乱窜,在金陵城可不行。金陵人心气高,装扮稍微不随时分,就容易被人白眼。且金陵富庶,人口众多,这人一多吧就难保人品如何,只认衣衫不认人的多了去了。”

    李咎从善如流,当即从包袱里取出一应官服穿上,乃是大红斗牛袍一件,乌纱帽一件,团领衬袍一件,衬裤各一条,錾熊纹大带一件,黑靴一双,束发网巾并绞丝玉簪一支,里外上下全有。

    李咎换了官袍出来,不曾将边边角角收拾妥善,让尤复和黄致看了直觉好笑,笑完了忙叫来书童等与李咎整了一番。纱帽衣领大带等被重新捋了一次,中缝捋直了,衣摆翻对称了,再一看,便觉李咎果然一表人才,那些惦记他的人家却不是只爱财的,也有识人的本事。

    原是平时李咎不修边幅惯了,衣着等只要齐整、干净便好,不喜过分修饰,故而着实的让人记不住他长得怎样。

    特别幺娘三九等人尤其喜欢按流行的颜色给李咎做衣服,每每选些辣眼睛的艳粉梅红。纵然李咎曾强调不许做艳色给他穿,几个女孩儿的选料也不过是从闪亮的玫粉变成了饱和度高一些的雪青、青莲。除了颜色闪瞎,衣服上的装饰也是繁复多样……李咎看一眼都觉得要瞎了,若非必要,他宁可穿那些灰扑扑的裋褐、燕居服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