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三章 傅小贵儿(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县令按照官场的制度将相关案卷发给了司马太守,得到许可后与玉鹤县县令也同步移交了案卷,希望这件事可以在玉鹤县里解决。

    不过吴县令隐瞒了还有一个证人存活的信息,目前看来官商勾结的可能性很大,直接说还有个证人活着,说不定这个证人也活不下来了。

    在等待玉鹤县处理案宗时,李咎的邮递产业试探性地营业了。

    串联起各个村落的邮递员,肩负快递之职的养路队队员,都换上了统一的快递服,开始第一轮服务。

    养路队像主动脉,将包裹、信件和服务需求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村落的邮递员就像毛细血管,将人们的需求从每个犄角旮旯里收起来,交给养路队送到目的地去。

    邮递服务当然不可能一朝一夕间就到处开花,愿意多花一点点钱和粮尝试一个新服务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过,从增长和稳定的量上看来,短期内它还是很有市场的。

    出嫁的女儿,在城里打工的亲人,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分别许久的朋友……人们总是会有在外地的亲友,或者有需要去外地办的事情,那么就交给“青李快递”就行了。

    有市场的新行业当然能顺利地解决掉一部分人的工作岗位,其中就包括李咎在往返金陵的路上带回来的一些人。

    行业虽然新,市场虽然刚起步,各方面都还是让人很期待。

    傅书生全程参与并且主持了部分关键节点的搭建,写了本厚厚的笔记作为自己第一次负责大型项目的结语。跟完全程,他对李咎所说的这个行业必然只能在青山县开启又有了新的认知,除了经济水平决定的有需求、有报酬、有基础建设,青山县人识字率高也是个很突出的优势。城里人绝大多数都能自己查、些收寄地址,而乡下一个村里至少也有五六个能看拼音的人,他们不需要依赖少得可怜的读书人,就能自行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不限于寄送地址确认、包裹和书信准备等等等等。

    傅书生的第一个活儿办得还不错,李咎给他小小地办了一个庆功宴,也算是正式给自己的徒弟介绍人脉。

    老刘带着宁氏,老陈带着王氏,吴县令带上了何氏父女,还有捧场的老黄和老尤,负责着荒山许多事务的陶工、田头,正在对样板房进行装修和填充的阿柱,“德云社”的班头,李咎看好的几个晚辈比如初三郎、十八郎、葛藤等等,挤挤攘攘地塞满了大堂的包厢。

    庆功宴之后,李咎将隔壁一套二进小屋子的地契和钥匙交给了傅书生,作为交换,傅书生恐怕接下来半辈子都得给李咎打工还债了。不过他自己大概并不觉得这是还债,反而要觉得这是嘉奖。

    接着傅书生就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大型产业,养殖业。

    对,李咎把即将去金陵亲迎的新郎官送去养鸡鸭牛猪羊了。不论是处理剩余的粮食加工边角料,或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或是为了优化人们的饮食结构,现在的青山县都有必要将养殖业提上日程。因为从开始着手这件事到最后进行实装,可能还要一段时间,有必要提前立项。

    就像李咎给地膜和大棚立项是去年底今年初,而直到现在,这个事的近战都还是零。

    傅书生拿到李咎的策划书之后,就要为求亲做准备了。

    他经过一番反复思考,还是委托同乡和车马行将父母接到了青山县。

    傅书生一向对自己的父母讳莫如深,李咎还以为他准备不让父母来了,又或者他的父母特立独行,导致傅书生非常不愿意外人看到自己的父母。

    理论上成婚这种大事当然要在自己家进行,傅书生的“家”在嘉湖县,因此从纯理论的角度,傅书生应该在他自家成亲。不过他既然把父母接到了青山县,那么把青山县这套房子当成是自家也还能接受。毕竟他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