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一章 回头草(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2236/513762236/513762435/20201231164539/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又是一年庄稼事最忙的时候,今年多了几个赏赐的皇庄,又要测试稻基鱼塘是否可行,尤其忙碌。

    李咎等着傅贵上了手,就把一大家子事托给傅贵管着,请尤复、黄致、王得春、吴管家等一并协助监督,自己带着哑巴跑去了皇庄那边盯着新模式的耕种。

    皇庄被赐给李咎后,当年的收成李咎一个穗子都没要,但是种地的人愿意留下来的,李咎全都留下了。

    去年赏赐到位时,佃农走了一小半,去向是其他皇庄。江南是龙兴之地,许多土地都属于皇族,越近金陵西边的芙蓉山越是如此。这片土地改了姓,自然有更多的土地没改姓,挪个地儿也就是了。

    后来测水位、给肥搭配和大棚温控时,又有一些农人觉得李咎是瞎折腾,又走了一小半。

    如今整个皇庄还剩不到十户原来的租种人,李咎后来又陆陆续续招募了一些,总共剩下十六户,四十多人,较之前少了许多。

    不过李咎给每户都配了耕牛和骡子,这样算来人就是够用的。到了收割时如果天气不好,再招募一些短工也足够使的。

    稻基鱼塘的关键在于水位,太浅了养不了鱼,太深了会淹死水稻,同时还要注意田里的肥土和病菌,以免肥料不足或出现传染病。

    皇庄里搭了两个玻璃大棚,造价依然很高昂,再没有玻璃生产线的前提下,造价丝毫减不下来。

    人工是很便宜的,但是专业的技术性人工很贵。

    每个大棚的覆盖面积只有堪堪半亩地大小,里面还挖了可以引入热水的水渠以备气温过低时增温。

    大棚里种了各色蔬菜和比较矮的果树,还有一小部分粮食,按照耕种时间从早到晚排序。

    单看粮食,大棚这块儿地启动育苗的时间要比外面的早半个月。

    天气还很冷时,大棚里的地已经耕上了。

    李咎从租种土地的农户里选了一户比较细心的人家,将大棚托付给了这一家兄弟两个,再加上从尤复那里带来的一个学生,一天十二个时辰盯着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只求能顺顺利利得到应有的记录。将来玻璃乃至塑料解决了,就能尽快张罗起大片大片的温室大棚来。

    这一家兄弟两个本姓冯,都是老皇庄留下来的人。留着没走的人多数都是老实、懦弱的,这俩兄弟也是。

    皇庄的经营非是租佃关系,更接近现代的雇员制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生产关系。

    皇庄里的盘剥较少,只庄头厉害些,那也不会像外面的地主一般苛刻,能给皇庄种地的人大多还算宽裕。兄弟俩之前都娶了媳妇,不想妯娌两个前后脚的都去了。冯家兄弟一点点积蓄都填了药汤钱,到现在仍未攒够再娶妻子的彩礼。

    李咎来时第一天只交代各人记住地里的情况,第二天第三天天天都问,第四天开始就不问了,到了第十天突然要求大家交上来这十天的记录汇总。有些人心存侥幸,记录已经不全了。有的人天生就粗心,记得也是丢三落四。所有人里记录得最细最完整的就是冯家兄弟,故而李咎才直接点的他俩。

    大棚里育苗的时候,李咎从渔民那里又订购了一批草鱼和鲤鱼的鱼苗放在水池里养着,待鱼苗稍大,秧苗移栽好,水也灌上了,就可以分批次将鱼苗送去田里放着。

    除了鱼苗,李咎还准备了一点点蟹苗,想试试看能不能把稻田蟹也养上。

    今年大约又是个风调雨顺的年份,至少在插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