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1章 走街串巷小货郎(第1/2页)  玉金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91    京城往南七十里,有个施家村。    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忙着杀猪宰羊,做豆腐、炸丸子,忙得不亦乐乎。    农家日月总是如此,只有到快过年的时候,才会专心地做些像样吃食。    今日天气好,一条街上各家门前都有做活儿的人。    大家互相搭着话,手上也不停地忙,两不耽误。    腊月里虽然没有农活,可却是一年中最累也最隆重的。    尤其是祭祖用的贡品,那可是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小孩子们一大群混在一处,追着打着闹得很欢实。    平日里家家都是粗茶淡饭,进了腊月才沾荤腥。    小孩子们都盼着过年,打从入了冬就开始天天数着日子过了。    “你们这群野娃子,别在这儿跟前儿转。当心把土扬进豆腐盆里!”大人们呵斥着,让孩子们道一边去。    可小孩子们哪里可能听?闹得更凶了。    到底还是新过门不久的小嫂子来了一句:“乖乖到一边儿去,回头炒了龙豆给你们吃!”    “哦,有龙豆吃喽!”孩子们欢呼着跑远了。    “真是记吃不记打,一群小猪!”二伯娘笑了:“怎么样?他小嫂子,来年你们家也该添一口了吧?”    年轻媳妇儿顿时红了脸,还是婆婆把话接了过去:“那敢情好,到时候请大伙吃喜面!”    小孩子们跑到街口去玩儿,一个四五岁大的小妞妞一抬头,恰好看见那边有人走过来,立刻像见了亲人一样跑过去,嘴上喊着“小山哥哥”。    其他孩子也紧随其后,像一群小燕子似的,都朝那个人扑了过去。    来人把小女娃举了起来,引得她咯咯咯地笑。    银铃儿似的笑声,把天都衬得格外晴朗。    大人们见了也笑,纷纷同那人打招呼。    “小山,今日回来的早啊!货都卖完了?”    “你这腿可够快的,才多久就打了个来回?”    “城里人多不多?又有戏班子要下来了吗?”    那个叫小山的是个年轻后生,年纪也不过十七八岁,生的俊俏,长得伶俐。    他肩上挑着担子,一身货郎打扮,穿的虽然是粗布衣裳,可干净利落,让人看着舒心。    他一边从怀里掏出大把的糖果分给身边的小孩子,一边大娘婶子地叫着,满面含笑地回答道:“今日赶得机会好,我把担子挑到老爷庙门口,不一会儿就被拜佛的香客们买完了,我就回来了。”    “叫你别给他们买零嘴儿,没得惯坏了这些馋娃子!”    “现在他们一天天睁开眼就念叨小山哥哥,见了你比见了亲妈还高兴!”    “你挣钱不容易,快省着些吧!攒够了好娶媳妇。”    街坊大妈们一个个苦口婆心地劝,小货郎笑嘻嘻的,嘴上答应着:“知道了,知道了,就这一回。”    “你呀!嘴上答应得好好的,没见真的是最后一回!”    众人都知道,小货郎说的不是真话。    小货郎把糖分完了,挑着担子准备回家。    “小山,把这馒头拿着!新蒸的,还热乎着呢!”    “这碗麻油,我叫小冬瓜给你端过去。”    “这一块是后臀尖儿的肉,香着呢!你和你爹包两顿饺子吃。”    “还有这个!我娘家侄子今早给送来的,放在后窗户台上能吃七八天。”    小货郎也不推辞,一一谢过了,把大伙儿送的东西装进他挑着的箩筐里,笑吟吟的回家去。    他走后,众人都忍不住谈论起他来。    “五婶子,其实你家槐花招了小山做上门女婿正好!”有人热心地牵起了红线:“你们两家还都有了照应,免得他家没有做饭浆洗的,你家没有砍柴赶车的。”    “话是这么说,可不知人家愿不愿意。我看那小山别的都好,只怕心气太高。”五婶子有些犹豫:“我家槐花是个不爱说话的,只怕两个人过不到一块儿去。”    原来这小货郎是去年入秋来到这里的,说是父子进京投亲不着,身上带的盘缠不够回老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