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债2章 给外校上课(上月欠债加更9/20)(第1/2页)  重生之大建筑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好,我是清华大学的林楼,你们是来接我的么?”林楼看到接站牌下面的落款是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就毫不犹豫地走了过去。    “林…..同学你好你好,我是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黄齐悦,听说你要来南京,我们学校可是高兴坏了!走,咱们先去学校休息下再说!”黄齐悦握着林楼的手就是一阵儿猛摇,不用吩咐,就有人接过了林楼的行礼。    “我就想着既然路过南京,肯定要来贵校拜会下的,不然回去吴委员可是要埋怨我,说路过他的母校都不上门,这我可吃不消啊!”林楼开玩笑道。    南京工学院的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以后会更名为东南大学建筑系,也是建筑界赫赫有名的老八校之一,而吴委员就是从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的,也算有一份渊源在这。    别看南京工学院听起来和清华差距颇大,可实际上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却不比清华建筑系弱多少,清华有梁思成,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也有和他并成为“南杨北梁”的杨廷宝,这两位都是中国建筑界的扛鼎人物,也同为建筑四杰之一。    而四杰中的其他两位,学部委员刘敦桢是南京工学院更名时的第一任系主任;中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近现代中国建筑教育先驱者之一的童寯也在这里任教。    另外,在南京工学院的校友中,还有戴念慈、齐康、吴良镛、戴复东、钟训正、程泰宁、王建国、孟建民、常青、段进等多名两院院士,中国唯一一个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也是在这所学校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学习。    可以说,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完全称得上是中国建筑界一南一北两大山头,拥有极其丰厚的底蕴。    “我们之前看了你在《建筑师》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就知道学校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材肯定要改了,只是我们和北京隔得远,不方便登门请教,所以就算现在能拿到教材,下学期的课也不好上啊,你这回来南京那可真是太好了,我们一定要好好请教一番!”黄齐悦就是教建筑史的,所以比其它人更欢迎林楼的到来。    “请教不敢当,互相交流,互相交流!”要是再过几年,林楼面对这样的恭维自然当仁不让,但他现在还是学生,谦虚一些总是没错的。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便到了南京工学院,黄齐悦将林楼带到学校的招待所休息,于是林楼在南京的这几天又不用自己花钱住宾馆了。    稍微躺了会儿,快吃午饭的时候,黄齐悦过来将他唤醒,然后南京工学院其它老师也过来了,他们请林楼品尝了南京板鸭、鸭血粉丝汤等当地美食,下午就转移到会议室里面,认认真真交流起来。    这些青年教师有的关注香山饭店的设计,有的对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比较好奇,但更多地还是询问外国近现代建筑理念方面的内容。    刚开始,可能还有人对林楼的积累有所疑惑,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了,但是随着交流的深入,他们脸上的表情逐渐严肃起来,能在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任教的,无一不是建筑界的青年才俊,自然听得出来,林楼并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了一点儿外国文献。    而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等新兴建筑理念,以及路易斯-康、柯布西耶等人的设计理念有着相当透彻的认识。    同时林楼也不像如今其它刚从国外回来的青年学者那样,对国外的东西和国外的大师百般推崇,就算是柯布西耶这样的大师,他该夸得夸,该指出错误的地方也毫不犹豫,“.…..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以大工业为背景,同时试图克服工业化本身的弊病,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他的解决方案却是有问题的。”    “利用高层建筑来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案在欧美国家已经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柯布西耶在设计方案时是建立在理想主义立场上的,依赖当时的人口预测和城市数据进行建筑形式革新,并未触及城市问题的根源……..”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柯布西耶在创立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