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两年朱慈烺都在想江南的税收该怎么收?
就像后世一样,其实很多交易都是不需要发票等东西的,也不需要经过官府。
特别是服务业,例如青楼、饭店、车夫等等,他们要么生产和销售是合一的,要么干脆没有生产活动,很难收税。
而大明的很多作坊式工厂,其生产活动也很难界定。
盐专卖的制度并不适合普及,朱慈烺想搞帝国主义,而不是后世那样的大锅饭。
那么就需要一个合理的税收制度。
首先是江南的大宗货物,盐、茶叶、布匹、瓷器和粮食。
盐就不用说了,官府专营,自然不会有税收问题。
茶叶和布匹和瓷器等大部分货品朱慈烺都打算采用按照封装收税制度。
茶叶要么制造成茶砖,要么装罐装箱,等封装完成之后,会在外包装的纸包裹上贴上封条,木板上用烧红的铁印打上标记。
只收这一道税,各地验税也是检查纸包装上的税号跟铁印税号是不是相同。
税号也是借鉴了后世的身份证制度,前两位代表着省份,三和四两位代表着所属的州,五六位代表着县。
之后再六位为该纳税户的户号,在后边就是生产日期,生产日期后面是该货品是今天第几个生产的。
这样复杂超长的一行序列号,虽然前期麻烦,但是只要过程中出现一点问题,那么就可以立即追溯到产地生产厂家。
不仅方便了收税,这一串号码还标出了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使得货物的质量和保质期都变得清晰可以查询。
茶叶只收大包装的税,低于一大包的流通是免税的,但是流通中,运输的小包装的总数不能大于一个大包装,否则就要装箱收税。
布匹也是一样,纸条套环封条,加上在侧面的布匹印上税号,到时候以核对两个税号为纳税原则。
而且在布匹侧面打上税号,就等于在整匹布上打上税号,这是防止有人把封条取掉套在另一批布上。
瓷器一样采用的是按箱收费,反正只是本地销售,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润。
若是有人想讨巧运小量物品逃税,那么这一次半箱也不划算。
收税则是按照产地封装后一次性收齐,中途不再产生新的商税。
不过税已经不是以前的三十税一,而是根据货物的不同征收,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十不等的税收。
例如粮食流通征税为百分之五,顶尖丝绸瓷器等制品的税收就是百分之三十。
除了这些大宗商品之外,店铺等服务业采用准入制度。
例如青楼,所有从业者都必须持证上岗,每年都要定期体检,而税收的多少就按照该楼的持证者数量来定。
饭店车夫也是一样,都需要每年体检,如果你能雇得起更多的人,那么你自然生意更好。
所以这些店铺都是征收人头税为主。
这也是江南为什么会闹的这么凶的原因,不惜以罢市相威胁。
原因就是,以前税吏来了,谁便给点钱打发了就是,或者干脆不用出钱,拿两样东西也就走了。
但是现在税收开支差不多要占到收入的百分之十以上,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底线。
但是在朱慈烺看来,这个税收只是正常操作,这可是商品流通环节唯一的税收,后面又没有个人所得税等等税收,这个钱数很公道,比起后世的税率也低了很多。
再说除了加税朱慈烺也做了很多实事,例如取消说有哨卡、关口还有各卫所私自设立的关卡各种抽税厘金等等。
只要纳税文书和货物没有问题,那么整个大明境内货物都可以顺利流通。
只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