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5章 475 韩琦的理政(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英宗赵曙统治期间,最倚重的,就是韩琦、富弼、欧阳修,这些庆历新政的老臣。

    富弼和欧阳修,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言,说说这个韩琦的起来。

    韩琦,他的出身很好,据《泉州府志》人物志的记载,说;韩琦出生于泉州北楼,其父韩国华任泉州剌史时,即宋景德年间,时任泉州知府韩国华与婢女连理生下韩琦。后随父韩国华迁相州,遂为安阳人。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

    他有这样的出身,自然是从小就有资源。不幸的是,韩琦的父母在他三岁就去世,当下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弱冠之年的韩琦就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景祐元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他担任谏官的三年时间内,敢于犯颜直谏,诤言谠议,;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尤其以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所上的《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最为知名。

    这时,灾异频繁发生,流民大批出现,而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却束手无策,;罕所建明。

    韩琦连疏四人庸碌无能,痛陈宋朝八十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结果四人同日罢职,名闻京华。

    他还严厉抨击当时;货赂公行、;因缘请托的社会风气和;侥幸日滋,赏罚倒置,法律不能惩有罪,爵禄无以劝立功的官场腐败作风,建议宋仁宗先从朝廷内部;减省浮费、;无名者一切罢之。

    名相王曾称赞他说:;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

    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四川旱灾严重,饥民大增,韩琦被任命为益、利路体量安抚使。

    他到四川后,首先减免赋税,;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然后将当地官府常平仓中的粮食全部发放给贫困百姓,又在各地添设稠粥,救活饥民多达一百九十万人,蜀民无不感激地说:;使者之来,更生我也。

    韩琦除了治国外,也和范仲淹一样,亲自带兵打战。

    西夏国主李元昊称帝后,公开与宋朝对抗以来,与夏邻界的陕西形势就非常吃紧。

    韩琦从四川刚回到京城,就向朝廷详细剖析了陕西边备形势,随即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

    他到了陕西,他看到苛捐杂税很重,百姓非常穷苦,便一律予以免除。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正月,元昊大举围攻延州,守将刘平、石元孙在三川口兵败被俘,镇守延州的范雍降职他调,韩琦大胆推荐被诬为;荐引朋党而被贬越州的范仲淹。

    他在上仁宗的奏章中说:;若涉朋比,误国家事,当族。

    五月,韩琦与范仲淹一同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充当安抚使夏竦的副手。

    韩琦主持泾原路,范仲淹主持鄜延路。在对西夏用兵的策略上,三人意见分歧。

    韩琦持强硬立场,力主攻策,与夏军决战,认为拖延时日,财政日绌,难以支撑,况且;元昊虽倾国入寇,众不过四五万人,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

    范仲淹则力主守议,反对贸然进攻,主张持久防御,在加强军备的前提下,乘便击讨,不赞成深入敌境的进攻战。

    夏竦难以定夺,即派韩琦、尹洙到汴京以攻守二策进呈朝廷,请仁宗自己决定。

    仁宗幻想一举解决问题,于是决定采用韩琦攻策,并下诏鄜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