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7、第一百二十七章 生而知之(第1/4页)  科举文里做考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年汴京覆灭, 赵构南下时,曾带走了孔府嫡支子孙和当时的衍圣公,后来在衢州建立孔府宗庙, 而当时占领山东的完颜宗翰干脆从孔府子弟中另立了一位为衍圣公, 以至于形成了孔府南北两宗庙。

    江山轮替, 孔庙不倒,方靖远并不想对此多做评价,只是想以书换书,顺便能从里?面挖点人才出来,借点东风, 好将自己的“齐鲁书院”真正在山东立住。

    毕竟,他也没打算完全走儒家的路子,如今的孔府明面上还当着大金的衍圣公兼曲阜令, 也不敢大张旗鼓地给予支持,彼此心照不宣即可。

    齐鲁书院和海州的云台书院一脉相承, 走的都不是正统的儒家书院路子,而是全科发?展的综合类书院。

    高举着“有教无类”的招牌, 将有些老夫子“于理不合”的抗议硬生生堵了回去, 辛弃疾对方靖远这?招再赞同不过。他本就是个文武全才的人物, 生逢乱世, 更加明白单靠读四书五经救不了大宋, 更别提光复故土中兴大宋了。

    四书五经是基础,要学;武学能强身健体还能对抗金兵,要学;算学处处有用,要学;医学乃养生之本,要学;工学能借力自然,更要学……辛弃疾兼任齐鲁书院的院长, 不光想把云台书院的架构和课本老师都搬空,若是能抽出时间和精力,甚至还想着自己也跟着都学一遍。

    对辛大佬旺盛过人的精力和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方靖远深表佩服,顺道就将刚刚新开的农学课程一并打包给他。

    辛弃疾起初还对在书院开“农学”课程深表疑惑,等看?到他打包送来的书,顿时拍案叫绝。

    其实《齐民要术》在北魏时代就已成书,然而在先前?科举取仕只重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为锦上添花,谁要去学这?农书反倒成了旁门左道,方靖远在临安做兼职博士时,跟翰林院和太学真·打成一片,为给学子们出真题是挖空了翰林院和太学的藏书,从里面找出了全本的《齐民要术》后,便如珍如宝地复刻了一本,后来带到海州,安排人照着研究了一遍后,又增加了不少他所了解的相关知识,耗时整整一年,才算将这?门农学课

    形成体系。

    毕竟,这?门课本不在科举出题范围内,士子们原本很少关注,官刊善本更是轻易不会出借,非朝中之人不可得。可被方靖远重新修订整理后,不光是辛弃疾,其他学生也发?现,这?门课中的学问虽跟考试的关系不算太大,可跟做官的关系就大了去。

    大宋虽说重视商业,但同样不忘以农为本,考核官员的业绩指标中最重要的,便是农桑一项。开荒种植和农桑收获都是评优重点,只读四书五经是读不出这些业绩来的。而《齐民要术》“起自耕农,终于醋酸”,从选种育种到种植,数十种农作物的培育方法,到家畜饲养和各种农副食品的制作,不光是方靖远大开眼界,还顺带给海州百姓增加了不少收入来源。

    在古代很多门手艺都是“敝帚自珍”,当成传家宝一般,可在天灾人祸不断的时代,一旦出事,可能就会彻底断了传承。

    方靖远就借着推广农课和《齐民要术》的同时,让云台书院的老师开了大课,还请了有经验的老农和酱坊食肆的主厨娘子们来现身说法,起初他们还怕说出自家的“秘方”和“独门绝技”坏了自己的饭碗,等看?到方靖远拿出的书里早有记载,甚至比自己知道的更多更详尽,也就不再藏私,赞足劲了宣讲,好赚回讲课费和新书。

    看?到书中原本就有酒、醋、酱、糖稀、乳酪、齑、腊、脯、面点等做法,方靖远就顺手将基本的打发?蛋糕方式也塞了进去,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秘方,就是一种新的制作手法,至于真正味道如何,其实还是要靠制作者?自己不断实验和调配才能做出真正美味的食物。

    授人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