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三章 驸马(月票加更)(第2/3页)  宋朝败家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石小凡头也不回:“回头我就弄死他!”</p>

    真香定律。</p>

    石小凡去城北除了看大棚,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去看白蜡树。</p>

    城北有大片白蜡树,听双儿说城北百姓有养殖白蜡虫的,他们采了虫蜡用来做蜡烛。</p>

    蜡烛在古代算是奢侈品,《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朝时南越向高帝进贡的贡品当中有蜡烛,有说法认为当时在寒食节禁火的时候君王赏赐给侯爵以上的官员、上品官员以蜡烛,说明当时的蜡烛极为稀少。</p>

    到了南北朝时期蜡烛稍微应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p>

    唐朝时也记载了在晋州上贡时的贡品当中有蜡烛,另外唐朝的官员还专门设置一个官员来管宫廷蜡烛。</p>

    宋朝记载有当时和西夏的边境贸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蜡烛。蜡烛作为外贸、对外交换的一种东西,说明虽然当时用的比较普遍,但还是比较珍贵的。</p>

    直到明清以后,蜡烛才渐渐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p>

    像是宫廷王宫,用的是昂贵的蜜蜡,而寻常百姓家能用得起油灯就不错了。</p>

    宋代经济发达,已经有许多饲养蜡虫获得虫蜡的蜡民。由于白蜡虫繁殖快产量大,所以成产出来的虫蜡可以获得相当的利润。</p>

    而蜡烛除了供应本国消费,也是榷场贸易必不可少的。</p>

    但有一点,石小凡发现这个时期的蜡烛制作有问题。</p>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诗句。诗人为什么要剪烛呢?当时蜡烛烛芯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p>

    而赵祯也终于下旨,赐婚!</p>

    这对石府来说,实在是天大的喜事。</p>

    石元孙心里乐开了花,儿子娶亲了,石家有后了。</p>

    重要的是石小凡活过来了,而且娶的还是公主,长公主。</p>

    作为官家的心头肉,惠国长公主赵嫕那可是所有人都掌中宝。</p>

    没想到最后便宜了这个败家子,想想倒也没什么,毕竟赵嫕当年的并也是石小凡救的。</p>

    日久生情,以身相许这种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的。</p>

    可石小凡其实并不想这么急着迎娶赵嫕,因为曹小梅的事让他一时无法这么快释怀。</p>

    但他是在西北立了大功的,回来辞了官拒了赏,难免惹人议论纷纷。</p>

    如今都知道他被官家赐了婚,马上就是驸马都尉了,所有关于他的流言蜚语都烟消云散了。</p>

    石小凡实在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