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九章 要挟(第2/3页)  宋朝败家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祝从武呜呜渣渣的又从这铁门里钻了出来。</p>

    地下室只剩下来福一人,他小心翼翼的将火药放好,用火折点燃引线就往外跑。</p>

    “轰!”的一声,火药炸开。来福拱着***又钻了进去:“火药!”</p>

    然后一个狗腿子又抱着一堆火药钻了进去,不多时和来福又跑了出来:“要炸了,要炸了!”</p>

    “轰!”的又是一声,来福又拱了进去:“火药!”</p>

    接连放了五次,终于那道暗门被炸开,来福大喜着跑了出来:“炸开了,炸开了,银子,全是银子!”</p>

    祝从武噗通一声坐在了地上,来福用衣兜抱着一堆银子跑了过来。</p>

    “你怎么弄得跟个非洲鸡一样。”石小凡看了他一眼,拿起一锭银子看了看。</p>

    连着进去放了几次火药,来福被熏成了非洲人。而石小凡关注的,是银子底部的刻印。</p>

    ‘青州库银’四个大字赫然在每一块银子上面印着,上面刻着的是‘足银’二字。</p>

    石小凡大喜:“祝从武,你还有何话说!”</p>

    带印记的官银是用来入库的。也就是每个省的税收,财政收入。必须刻下官银标志的字样或图案。方便入国库管理。</p>

    民间或官员,私人或组织不得私自使用官银,那是杀头的大罪。</p>

    官银的主要用途在,军饷,官薪,宫用,各地建设,赈灾等支出。</p>

    在官银支出给各地和个人以后,获得官银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将官银再溶化一次,炼出新的银锭或者银块,这就是碎银的主要来源。这个也是一个名词的得来---“火耗”。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或是银锭溶化为碎银的折耗。在明末和清朝,火耗成为了官员和军队将领贪污的主要手段。</p>

    因为再次熔炼后的银子都是有亏耗的,因为古代银子纯度普遍不高。亏耗有多有少,所以就给这些官员有了贪污克扣的来源。</p>

    六十多万两银子,一时之间哪有那么容易熔炼。况且朝廷当时丢了秋银几乎查疯了,祝从武十个胆子也不敢再熔炼了。</p>

    这些银子就是铁证,石小凡微微一笑:“老祝,里面有多少?”</p>

    “七十三万两。”坐在地上的祝从武垂着头。</p>

    这倒是大出石小凡意料之外了:“不是六十八万两么,怎么多了?”</p>

    反正是死翘无疑了,祝从武也豁出去了:“官银只有六十万,剩下的都是我这些年捞的。”</p>

    石小凡不禁好笑:“你还真是贪得无厌,你说你捞个十几万两也就行了。你非得打秋银的主意,把他押到官家面前,静候处置!”</p>

    侍卫们将祝从武拽了起来,摘掉了他的长翅帽,脱掉了他转运使的官服。摇身一变,成了阶下囚。</p&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