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岳阳楼记(第2/3页)  宋朝败家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点睛之笔。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

    范仲淹可以说是将四字短句发挥到了极致,不愧为千古之名作。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为什么要拿出这么大的篇幅来记叙这片《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范仲淹这篇名作,即便是放在现代,依旧是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西夏使者尖脑袋里兀到达东京城的时候,正是范仲淹这篇千古名作岳阳楼记问世的时间。此文一出,立刻在东京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学堂顽童,无不在争相传颂。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没有见过岳阳楼,却把一座岳阳楼给写活了。

    西夏使者的到来,宋廷自然明白他们的目的。赵祯并未宣召接见他们,这让尖脑袋里兀一行人,急的是抓心挠肝。

    宋廷不肯接见,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宋廷的人,压根不接受使者的和谈。

    加倍让尖脑袋里兀担心的是,就算是他们把占据的土地归还给大宋,怕大宋也会不依不饶。毕竟强大如斯的大辽都被灭掉了,如今的西夏又如何能保全。

    如果宋人一心想吞并西夏,那接下来的亡国命运,就该轮到自己了。

    西夏又和大辽不一样的,他们的国主赵谅祚年幼,朝中政权把持在没藏讹庞的手中。此时的西夏比起大辽来,更是毫无战斗力可言。若是宋军灭掉大辽之后,反手开始进攻西夏,以宋军的战斗力,谁人能挡得住。

    当年石小凡七日连克十一座城池的噩梦,还萦绕在众人的心中。且不说别的,西夏国力昌盛之时,以赵元昊的能力都挡不住宋人的进攻。如今若是谈判不成,整个西夏更是找不出一个能与大宋一战的人来。

    西夏使者们进宫不成,只好去求宰相范仲淹。可惜,范仲淹的府门也是紧闭,谢绝见客。

    尖脑袋里兀等人,都在范府门口。这些奇装异服的西夏人,立刻引起了东京城百姓的主意。人们窃窃私语,纷纷对其指指点点。

    “里兀,怎么办,这范相公好像也不想见咱们。难道说,咱们这次跋山涉水而来,连宋廷的人都见不到么。”一名随从急问道。

    尖脑袋里兀也是彷徨无计,若是石小凡在,他倒是可以求石小凡。可谁知这个老熟人还在辽北,此时的他也实在是无计可施:“等,咱们就等在这范府的门口,我就不信,堵不住他范相公。”

    众人正商量着,范府的大门打开,一个家丁探出头:“诸位是夏国来的使者把,我家相公有请。”

    范仲淹邀请,尖脑袋里兀等人闻言登时大喜,他们对着家丁一拱手:“有劳了。”

    家丁打开门,引着众人进了府。当朝宰相的府邸,那也是相当气派的。尖脑袋里兀一行人也不禁暗暗赞叹,宋人富庶繁华,一至于斯。

    窗明几净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